考前增强记忆力的办法

  高考临近,各位考生都忙于备考迎战。提高记忆力,能够大大增强考生的自信心,让考生更加从容的面对高考。但怎样吃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记忆力呢?

  一、营养素应如何搭配?

  配制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1.粗粮、细粮要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肉类、鱼、奶、蛋等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两者搭配能烹调制成品种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仅富于营养,又能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4.干稀饮食搭配:主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这样,一能增加饱感,二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5.要适应季节变化:夏季食物应清淡爽口,适当增加盐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欲,补充因出汗而导致的盐分丢失。冬季饭菜可适当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热能配制合理饮食的方法:

  ①根据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劳动强度),确定每日总热能及营养需要量。

  ②根据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15%)所占一日总热能的比例,分别计算其需要量。

  ③确定每日需用的营养素后,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素计划每日膳食。

  ④根据经济及供应情况确定每日供给主食和副食的数量。

  ⑤最后计算出全部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并与供给标准相对照。若相差在±10%幅度内,即符合要求。

  饮食应合理搭配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脚气病、结膜炎和白内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国很多地方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细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荤素搭配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为1∶2)。动物脂肪可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后者是体内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胆固醇还有防癌作用。每天进食少量动物油应是有益无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钙,不妨经常用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前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后者含有丰富的钙,将两者合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鲜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尤其适合老年人;而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肉片、雪菜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但营养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使人食欲顿增。

  酸碱搭配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留下了很丰富的饮食文化,有待于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发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区讲究把鳝鱼与藕合吃。原来鳝鱼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较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属酸性食物;藕则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属碱性食物。这一酸一碱,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总的看来,动物性食物属酸性,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荤素搭配的优点所在。

  二、如何如何避免经常饱食?

  ★坚持“二高一低”:高三学生学习紧张,营养一定要跟上,但并不提倡一味以大鱼大肉唱主角的做法。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因为大脑工作时,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脑力活动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能直接影响人脑的活动。低脂,是因为过食油腻,会伤脾胃;而且因考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书桌前,运动量少,能量消耗不掉就会积蓄,造成肥胖。

  ★不宜吃得过饱:如果一日三餐顿顿饱食,会致使血液过久地积存于胃肠道,造成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妨碍脑细胞发育,降低智商。更严重的是饱食可诱发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大量分泌,促使血管细胞增殖、管腔狭窄、供血能力削弱、加重脑缺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限制这种伤脑物质的分泌,只有靠适当减少食量来预防。

  ★必须“专心”吃饭:人的各种活动都在大脑统一支配下协调完成。吃饭时思想专一、心境平和,大脑集中指挥这一行动,使人进餐时对食品的色、香、味产生明显的感受,能够增加食欲,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食物就会充分被消化吸收。如果吃饭的时间看电视分散了注意力,使大脑这个“司令部”同时指挥几个“战场”,势必影响食欲与消化,使消化器官功能减弱,引起胃肠疾患,造成营养不良。

  ★切勿“狼吞虎咽”:学生临近高考,越来越争分夺秒,吃饭往往“狼吞虎咽”了事,却不知这样对身体极端有害。因为咀嚼是口腔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的重要步骤,研究证实,在咀嚼食物过程中分泌出的唾液含有13种消化酶、11种矿物质、9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激素。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未能弯软、变细、充分消化,就会加重胃肠负担。

  ★保证“温度适度”:胃肠是人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食过冷食品会造成胃肠血管骤然收缩,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还会出现胃肠痉挛、绞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即使是盛夏,冰棒、冷饮也不可多吃。熟肉、剩饭菜更需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食过热食物(超过65℃),口腔黏膜和食道易被烫伤,长时间反复的热刺激会使口腔、食道、胃黏膜细胞失去免疫功能。一般说来,饮食的温度以人体温37℃为中心,±25℃为宜。

  高考饮食栏目推荐访问:

  2014年高考饮食相关信息汇总

  高考期间食谱营养早餐汇总

  2014年高考期间营养食谱之鱼的制作汇总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考前增强记忆力的办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0高考期间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

高考期间哪些食物能吃

2020高考期间如何搭配饮食?

2020高考如何搭配饮食

2020高考时饮食需要调整吗?

高考饮食需要调整

高考冲刺期考生怎样科学饮食?

高考冲刺科学饮食

夏天高考饮食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高考饮食注意事项

2020高考前切忌的饮食习惯

高考饮食习惯

高考前饮食如何合理搭配?

高考前饮食搭配技巧

高考端午节的饮食这样安排

高考饮食安排

高中生营养早餐食谱是怎样的

高中生营养早餐食谱

高考食谱怎么安排表

高考食谱怎么安排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高考临近,各位考生都忙于备考迎战。提高记忆力,能够大大增强考生的自信心,让考生更加从容的面对高考。但怎样吃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记忆力呢?

  一、营养素应如何搭配?

  配制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1.粗粮、细粮要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肉类、鱼、奶、蛋等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两者搭配能烹调制成品种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仅富于营养,又能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4.干稀饮食搭配:主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这样,一能增加饱感,二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5.要适应季节变化:夏季食物应清淡爽口,适当增加盐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欲,补充因出汗而导致的盐分丢失。冬季饭菜可适当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热能配制合理饮食的方法:

  ①根据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劳动强度),确定每日总热能及营养需要量。

  ②根据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15%)所占一日总热能的比例,分别计算其需要量。

  ③确定每日需用的营养素后,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素计划每日膳食。

  ④根据经济及供应情况确定每日供给主食和副食的数量。

  ⑤最后计算出全部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并与供给标准相对照。若相差在±10%幅度内,即符合要求。

  饮食应合理搭配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脚气病、结膜炎和白内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国很多地方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细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荤素搭配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为1∶2)。动物脂肪可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后者是体内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胆固醇还有防癌作用。每天进食少量动物油应是有益无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钙,不妨经常用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前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后者含有丰富的钙,将两者合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鲜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尤其适合老年人;而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肉片、雪菜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但营养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使人食欲顿增。

  酸碱搭配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留下了很丰富的饮食文化,有待于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发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区讲究把鳝鱼与藕合吃。原来鳝鱼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较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属酸性食物;藕则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属碱性食物。这一酸一碱,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总的看来,动物性食物属酸性,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荤素搭配的优点所在。

  二、如何如何避免经常饱食?

  ★坚持“二高一低”:高三学生学习紧张,营养一定要跟上,但并不提倡一味以大鱼大肉唱主角的做法。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因为大脑工作时,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脑力活动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能直接影响人脑的活动。低脂,是因为过食油腻,会伤脾胃;而且因考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书桌前,运动量少,能量消耗不掉就会积蓄,造成肥胖。

  ★不宜吃得过饱:如果一日三餐顿顿饱食,会致使血液过久地积存于胃肠道,造成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妨碍脑细胞发育,降低智商。更严重的是饱食可诱发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大量分泌,促使血管细胞增殖、管腔狭窄、供血能力削弱、加重脑缺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限制这种伤脑物质的分泌,只有靠适当减少食量来预防。

  ★必须“专心”吃饭:人的各种活动都在大脑统一支配下协调完成。吃饭时思想专一、心境平和,大脑集中指挥这一行动,使人进餐时对食品的色、香、味产生明显的感受,能够增加食欲,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食物就会充分被消化吸收。如果吃饭的时间看电视分散了注意力,使大脑这个“司令部”同时指挥几个“战场”,势必影响食欲与消化,使消化器官功能减弱,引起胃肠疾患,造成营养不良。

  ★切勿“狼吞虎咽”:学生临近高考,越来越争分夺秒,吃饭往往“狼吞虎咽”了事,却不知这样对身体极端有害。因为咀嚼是口腔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的重要步骤,研究证实,在咀嚼食物过程中分泌出的唾液含有13种消化酶、11种矿物质、9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激素。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未能弯软、变细、充分消化,就会加重胃肠负担。

  ★保证“温度适度”:胃肠是人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食过冷食品会造成胃肠血管骤然收缩,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还会出现胃肠痉挛、绞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即使是盛夏,冰棒、冷饮也不可多吃。熟肉、剩饭菜更需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食过热食物(超过65℃),口腔黏膜和食道易被烫伤,长时间反复的热刺激会使口腔、食道、胃黏膜细胞失去免疫功能。一般说来,饮食的温度以人体温37℃为中心,±25℃为宜。

  高考饮食栏目推荐访问:

  2014年高考饮食相关信息汇总

  高考期间食谱营养早餐汇总

  2014年高考期间营养食谱之鱼的制作汇总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