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考点模拟卷及答案(1)

三、判断题
1.√【解析】斯金纳认为某一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则该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就增加,反之则降低。

2.√【解析】学习动机能推动人很好地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好的学习效果又会强化学习动机。

3.×【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解析】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此外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和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5.×【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6.×【解析】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帮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7.×【解析】若大量的知识经验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对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8.×【解析】品德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9.×【解析】题干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10.×【解析】不同性质的班级,其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规范不同,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也不应相同。

11.√【解析】研究表明,课堂内的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活动起阻碍作用。

12.×【解析】标准化测验具有更强的计划性而不是随意性。

13.×【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14.×【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5.√【解析】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所以可以用题干的说法表达。

16.×【解析】实验法必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而不是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

17.√【解析】自我意识是整合和统一人格各部分的核心力量。

18.√【解析】经典条件作用论揭示了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所以它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19.×【解析】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

20.√【解析】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特例,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属于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菱形属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

四、情景题

(一)

1.ABC【解析】评选“坏学生”不是学校的决定,而且班主任并不认为评选“坏学生”不对。

2.ABCD【解析】各选项均符合案例内容。

3.AB【解析】CD项都不能正确解决问题。

4.A【解析】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二)

1.D【解析】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能够随机应变。

2.AB【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

3.ABC【解析】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等。

4.A【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经验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上半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