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9)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为了使一个原先品德不良的学生不致旧病复发,使他与旧刺激隔离不是最好的方法。()
2、在概念教学中,实物直观总是优于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3、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4、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5、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6、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7、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8、对同一概念,不同的人的理解总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一现象可以用认知学习的同化论来解释。()
9、富于攻击性和退缩反应的学生,往往都是适应不良的学生。()
10、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发现学习过程。()
11、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12、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区别不大。()
13、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14、高创造性的学生多数都是适应不良的学生。()
15、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16、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17、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认知内驱力。()
18、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1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20、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学习。()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