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解析】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B【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3.A【解析】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商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D【解析】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5.A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6.C【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7.D【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前者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经验的学习,如对“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这一概念的掌握。
8.A【解析】双重编码理论是指识记一件具体事物时,可以采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而抽象材料难以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而形象材料可以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去记忆,因此,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
9.D【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0.C【解析】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11.A【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2.C【解析】功能固着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13.B【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14.D【解析】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5.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16.A【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17.C【解析】操作技能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18.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座位安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了,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19.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 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测验而言,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
2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的特征,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二、填空题
1.忠诚
2.有限制的问答题开放式论文
3.配置性诊断性
4.勒温
5.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
6.中等程度
7.依附性原则性
8.依从认同
9.150
10.算法式启发式
11.发散思维
12.陈述性
13.元认知
14.连续性断续性
15.变式
16.自我实现
17.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18.心理结构
19.场依存型
20.认识情感意志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