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1)系统脱敏法是条件反射法与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具体步骤为,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3)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时,掌握的要点有:第一,帮助求诊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要求求诊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第二,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参照时,要求求诊者不发生任何回避行为或意向。因为回避能强化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第三,每一次治疗后,要与求诊者进行讨论,对其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求诊者适应性行为。
3.代币疗法的优点:(1)可以及时进行强化。预期行为发生后,往往很难给予立即的实物强化,代币可以弥补这一时间上的延误。(2)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代币来对预期行为进行强化。(3)使用代币可以无需间断地进行强化,从而弥补了有时候弥补行为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按顺序进行,而又不可能将实物强化物分割成很多部分来给予的缺陷。(4)使用代币所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其他强化作用的发挥。(5)获得实物奖励,可能使获奖者产生满足感,从而降低强化的作用,而代币可避免饱足感的产生。(6)代币可满足获奖者对实物强化的不同偏好。(7)弗斯特等人发现,将多种强化实物结合,其作用可以累加。因此,采用可换取多种实物的代币,较之单一的实物强化,其激励作用更大。
4.(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一般来说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在客观上往往表现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的现象,心理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由此造成了一种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显然是由于环境、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和个体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薄弱方面造成的,从不同层面作出正确诊断,以便从中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小学生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本应得到协调发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往往出现不协调的局面。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导致行动上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的偏离;要么是情感过程的发展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这种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随时注意发现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5.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1)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病菌、病毒感染、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都有影响;(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其潜能的发展会受到抑制。那些接受丰富的刺激、受到良好照顾的个体,在许许多多的测验中将渐渐成为佼佼者。另外,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入学、升学、结婚、亲人亡故等。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它们连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也是很严重的。(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个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②特殊的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类型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
6.(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事事处之“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4)帮助学生学习性心理的知识。学习性心理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新生适应;二是智力发展问题;三是儿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因素如缺少兴趣、厌烦、懈怠等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应注意做到: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等。(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定期研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问题,共同制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措施,并且相互督促执行。(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第一,要把增强问题行为儿童的自信心作为矫正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要帮助儿童分析他们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陶冶性格、增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第三,引导该类儿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情绪和重视友谊、互相帮助的意识,以逐步改变孤独、郁闷的消极性格。第四,培养良好的兴趣,改变儿童的消极的自我心态和个性倾向。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