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单项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1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11.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3.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14.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1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1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7.学习程度需达到( ),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18.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9.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l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20.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 )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知识
B.能力
C.练习
D.活动
2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2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2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萄子
C.孟子
D.老子
2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2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学生
B.班级
C.知识
D.课程
27.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28.(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29.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3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答案解析】
1.B。
2.C【解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4.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5.D【解析】由义务教育的特征可知。
6.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7.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8.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
10.B。
11.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12.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13.C【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14.C【解析】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15.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6.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17.C【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18.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属于教师资格认定程序的范围。
19.C【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0.C【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21.C【解析】教师备课、上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22.C【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3.B【解析】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4.B【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25.C【解析】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6.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7.C【解析】见大纲关于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表述。
28.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29.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0.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