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课外内结合,理解“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

  2.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

  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应帝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

  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为突破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三、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

  (一)读懂内容,理解“崛起”含义。

  1.自由读9—17自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是怎么说的?

  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崛起”的含义:

  “为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

  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抓住“清晰”“坚定”“!”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依据学生体会的情况,相机引导,层层展开,深入体会。

  (1)读议中深入体会什么是“清晰”的?

  层一:周恩来说的话是清晰的。

  层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清晰的。

  (2)读议中深体什么是“坚定”的?

  层一:周恩来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

  层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是坚定的。

  2.自由练读这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读写结合,探究立志原因。

  1.回顾全文,思考:少年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呢?从租界地回来后,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书上。

  2.生生交流。

  预设: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受人欺辱?用什么方法让中国人不再受欺凌?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么蛮横无理?为什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侮,却无处申冤、无法报仇?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国家的执法人员不但不为民做主,反而在同胞面前耀武扬威,助纣为虐?

  学生会写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国家落后就被人欺负,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祖国不再受人欺侮,让同胞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胸膛……

  (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1.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有感情地朗读9—17自然段。

  设计意图

  文章中的情感都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只有理解、品味了文章的语言,感知了人物的形象,对情感的体验才有了基础。在各种形式的读书中,逐步领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出的人物情感。抓住文中空白,联系全文深入思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层层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恩来志向之远大,产生敬佩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第二次交流资料(总理生平):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关总理生平的资料,生生交流。

  预设1:周恩来青少年去国外求学的事。

  (当学生交流这方面资料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后“资料袋”中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2:周恩来在战争时代的事。

  周恩来在建国后为国操劳的事。

  ……

  2.总结: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促进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

  这次资料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周总理,小时候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此以后,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青少年时代,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远渡重洋,刻苦求学!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建国以后,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这样的交流,让周总理光辉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子孙万代都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班会教案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2021

母亲节班会教案六年级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教案范文

学生劳动教育课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2021

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乌鸦喝水

教案范文乌鸦喝水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详案范文

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详案

小学语文教案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