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二)教师与学生分享:皮影戏。播放视频《文明中国礼》,并简介皮影戏。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

  教师:利用皮影戏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皮影戏产生于战国时期——历史形成;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见到——现实保留;经过长期发展基本表演形式仍被保留下来——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略。

  教师:传统文化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得出结论:继承性。

  2、特点:(1)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A.简介“中国红”并举例对联、中国结、剪纸、奥运服饰大多采用红色。B.“传统习俗知多少”。

  学生:举例传统习俗。

  教师:扩充压岁钱的由来。指出: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

  教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示图片:北京菊儿胡同、江南水乡、布达拉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的建筑,并重点简介:吐峪沟麻扎村,鼓励学生前去参观,增强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传统文艺的继承: A.“传统文艺知多少”。B.邀请学生唱戏曲,其他同学准确的说出剧种、名称。 学生:A.举例传统文艺:古代文学: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传统戏曲:京剧、豫剧、昆曲……;传统绘画: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B..积极参与唱戏曲猜名称活动。

  教师:A.鼓励学生多去欣赏传统戏曲。B.简介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

  ??传统思想的继承:A.“传统思想知多少”,学生举例回答。B.简介儒家思想中的“和”、民本思想、诚信、“大同思想”等。传统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传统的因材施教,在现在艺体见长。C.简介校训中的传统思想。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

  学生任务:查阅资料:找出我校校训:“明理.悟学.励志.笃行”继承了哪些传统思想?

  教师:传统文化除了继承性,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相对稳定性。

  (2)相对稳定性。

  教师: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不是意味着一成不变?

  学生:不是。

  教师: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因时而变的,对比传统四合院和北京菊儿胡同。

  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说明传统文化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略。

  教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3)鲜明的民族性。

  教师:以传统的“孝”文化为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师:简介古代社会“孝”的标准:以物质满足作为孝的标准。

  学生:思考这个标准今天是否适用?

  教师:举例社会上老人缺乏陪伴的案例:(1)老人缺乏陪伴独自坐公交车打发时间;(2)老人生病无人照顾,家中去世数月才被发现。

  学生:思考如果继续以此为标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还是消极作用?

  教师: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孝”的新内涵。

  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简介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比如让活人殉死、殉葬当作尽孝尽忠的榜样。

  学生:讨论这两方面是否都可取并说明原因。

  教师:简介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比如“埋儿奉母”。

  教师小结:今天的社会我们应该剔除这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孝文化,发扬“孝”文化对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并选代表发言。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学生:讨论并回答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教师小结: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活动3【活动】学生课堂小结

  由学生进行小结,以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活动4【活动】速记贴士

  传统文化三特点,稳定民族继承性,

  顺应变迁促发展,一成不变消极现,

  取其精华去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辩证认识两方面,扬弃传统出新裁。

  活动5【练习】当堂检测

  1.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节日”。今年春节,在众多中国人坚守“吃团圆饭”“贴春联”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路上过年”(旅游)、“微信拜年”、“光盘行动”(拒绝浪费)。这表明 ( )

  ①春节在变动中走出传统 ②春节承载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③春节文化在扬弃中发展 ④春节文化之魂发生着深刻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春节是传统节日,具有相对稳定性,故①④认识错误,故应选B项。

  2.我国很多地区普遍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都与题干不符。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应选A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意思。

  4.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 ( )

  ①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④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对其要批判地继承,故选C。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 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 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 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周杰伦 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

  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 ”“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 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

  (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 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 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积 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师:总结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做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 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项链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柳毅传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

劝学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过秦论

过秦论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社会》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