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点:2017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建设投资5400亿元。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投资,确保全年增长10%以上。加快高快速交通网、重大水利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重大能源工程、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7个、建成7个,新增通车里程635公里;新开工铁路项目6个、建成4个,新增运营里程103公里。推进赣深客专、广汕客专、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佛江珠城轨、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湛江机场迁建、韶关机场改扩建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湛江徐闻南山港等水利港航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

  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创新开展消费促进月、广货网上行及全国行活动。挖掘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潜力。支持城镇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新市民住房消费。引导生活服务业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信息、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扩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消费软硬环境。建立健全重要商品追溯体系。

  力促外贸回稳向好。全力扩大出口,稳定出口市场份额。打造一批境外重点展会平台和名优商品展销中心,推进驻外经贸代表机构建设,完善自主的外经贸网络。重点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经贸合作,深度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国家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便利通关等扶持政策,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完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融资租赁等贸易方式进口。加快推进“三互”大通关改革,完善全省统一的电子口岸平台体系、“单一窗口”应用和大数据服务体系。加强贸易摩擦应对指导和服务。

  加强社会预期引导。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着力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监测预警和相机调控,推进政策配套协同,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维护法治环境,落实产权保护制度,稳定企业信心。

  (二)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增强定力、巩固成果、乘势而上,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分解落实重点行业年度去产能工作目标,完成化解5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任务。深化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巩固国有关停企业市场出清成果,推进250户以上国有特困企业脱困。提高去库存工作精准性,重点化解非商品住房库存,推进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去库存。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发挥省属国企专业化住房租赁平台作用,支持商业用房改为租赁住房,棚户区住房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提高到20%以上。做好金融去杠杆工作,突出降低企业杠杆率,国有企业负债率降至65%以下。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力度,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以上。进一步聚焦软硬短板,扎实推进18项重大工程建设。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制造业立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高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力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培育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省,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专业镇和龙头骨干制造企业为重点,开展融合创新试点。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培育100家产值超1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形成2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华星光电11代液晶面板、富士康10.5代显示器、珠三角北斗卫星应用示范、中委广东石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力争全省光纤入户率提升至79%。加快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工业互联、城乡社区等领域推广应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广三网融合和智慧社区便民服务,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创新引领作用,支持珠三角各市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推进产学研多层次协同创新,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健全省实验室体系,推进省重点实验室提质培优,启动建设广东省实验室,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年底前达2.3万家。推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若干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继续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智能机器人等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加强无人智能技术、精准医学与干细胞等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新一轮省部院产学研合作,落实部省合作重大项目。加快军地两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转化体系。启动建设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加快发展,打造华南风投创投中心。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强化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运营市场,推进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快科技“四众”平台和科技小镇等建设。完善前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育成体系,力争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办好高交会、科博会等重大科技展会,支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壮大创客群体,营造“双创”浓厚氛围。

  (四)全面深化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重点精简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加快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面落实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事项和标准管理体系。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企业“多证合一”,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深化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拓展省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盐业体制、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财税价格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全面开展零基预算,完善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滚动编制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推进省级财政出资政策性基金整合优化。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强财政预算支出进度管理。落实中央税制改革措施,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快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深化输配电价等价格改革。

  加强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推动设立民营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推动建设科技股权交易平台。推动落实融资担保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设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有进有退、聚焦主业,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重点整合集团下属二、三级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资产证券化。抓好50家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在若干领域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质性突破,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稳步推进国企市场化债转股。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推动国资监管部门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职能。

  (五)以提质增效振兴实体经济

  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以质取胜和品牌发展道路,夯实质量技术基础,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加快构建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专利上升为团体标准。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库存周转率和产销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国家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建设。引导企业推进质量创新,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产品竞争力。

  着力提高实体经济增长效率。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率。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落实技改事后奖补政策,引导8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400亿元。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培育20家产值超亿元的机器人制造及集成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建设试点,带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快培育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实施制造业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建设若干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技术创新链,积极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核心芯片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人机、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推广。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打造分布式、分享型新业态。

  促进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促进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获批企业实施以奖代补。支持中小微企业上市和到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挂牌融资,建立后备企业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运营的高水平发展层面。提高大企业素质,深化培育超百亿元、超千亿元大型骨干企业,力争民营大型骨干企业达100家以上。

  (六)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把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制度创新,突出抓好口岸执法部门综合监管、项目综合审批等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本和改革模式。推进南沙片区粤港深度合作区建设,打造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核心功能区。强化大前海区域联动发展和深港跨境金融创新。落实粤澳游艇自由行和澳门机动车便利入出横琴等政策,加快中拉经贸合作园等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抓好总部经济项目落地,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办好重大合作交流活动,增强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枢纽机场航线通达能力,发展海铁、江铁等多式联运,新增一批国际客货运航线,与沿线城市共建港口联盟。加快石龙、大田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建设,支持中欧、中亚、南亚班列运营,建设中俄贸易产业园。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设广东—马六甲皇京港及临海工业园、沙特(吉赞)—中国产业集聚区、伊朗格什姆自贸区、埃塞俄比亚—广东工业园、中白工业园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与东亚、南亚和南太国家合作,加强民间人文交流。深化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合作,扩大对外交往。

  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坚持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推进外经贸强省建设。巩固一般贸易提升势头,力争占外贸总额比重提高到44%。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力量。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打造一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及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园区。支持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广州、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境外综合服务平台,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别、重点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海外并购,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设吸引外资“强磁场”,努力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北美、欧洲及世界500强企业来粤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到广东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狠抓外资新项目落地,提高合同利用外资转化率。发挥侨乡优势,提升以侨引资引智水平。强化对港资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服务。

  深化区域合作。深入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深度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推进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建设。加强粤台交流合作。深化泛珠区域合作,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铁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甘孜工作,实施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区扶贫协作,启动与黑龙江对口合作。

分享

热门关注

考公务员申论有哪些答题技巧

考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公务员有什么面试技巧

公务员面试

公务员有什么笔试考试科目

公务员笔试考试

公务员专业有什么考试内容

公务员专业考试

公务员有哪些面试注意事项

公务员面试

公务员是干什么的 主要做哪些工作

公务员是干什么的

公务员考试一年几次

公务员

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招录计划

浙江公务员考试招录

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招考程序

公务员考试招考程序

2021年度国考调剂公告发布

国考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