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案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坐井观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教案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坐井观天》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2021

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班会教案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2021

母亲节班会教案六年级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

语文教案详案

小学二年级雷雨教案范本

二年级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0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坐井观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教案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坐井观天》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