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八年级教学设计

  上课前的教案对于一节课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 八年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 八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过程方法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态价值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识藤野先生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作家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哪些作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散文

  《风筝》

  《故乡》

  《呐喊》小说

  《社戏》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

  (1)注音。

  绯红(fēi)不逊(xùn)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 杳无消息(yǎo)

  驿站(yì)教诲( huì )系住( jì ) 芦荟( huì )

  瞥见(piē) 畸形( jī )匿名( nì ) 诘责( jié )

  (2)释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⑷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诘责:质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学生朗读全文,思考填空: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四)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

  1)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3)“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

  4)初见藤野先生

  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

  (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7)教“我”改解剖图;

  8)担心“我”怕鬼;

  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的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生齐鼓掌)

  10)匿名信事件;

  11)看电影事件

  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

  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

  我们根据这14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幻灯片放出)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第4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

  第5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

  第6-9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4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做事认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毫无民族偏见(求实精神)的良师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第12-14件事写惜别,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

  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第1-3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第10-11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

  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

  介绍当时的背景:(幻灯片展示)

  鲁迅于1902年被公派留日就读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而鲁迅对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实质看得非常清楚,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鲁迅学医,既是因为想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又是因为对洋务运动的失望。而后弃医从文则因为发现救助国人的灵魂比救助国人的身体更重要。否则,“尽管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令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看电影事件。

  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五)理清线索,了解的心路历程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我认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

  2、我反驳,我认为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爱国。

  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3、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

  东京--仙台--离开东京

  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一个有高深学问,严谨认真,外表质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

  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教师一边板书总结)

  师总结:本文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的对待一个异国学生;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佩服之情。时隔20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先生对他的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象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本文同一出处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宛(   )如 驿(  )站 教诲(  )

  瞥(   )见 畸(   )形 诘(   )责

  不逊(  ) 匿(   )名

  3、请写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2)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参考答案:

  1、《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wǎn yì huì piē jī jié xùn nì

  3、(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4)神态描写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

  一、激情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

  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

  3、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给鲁迅先生以鞭策的先生。

  (屏幕上显示)

  二、初识先生

  (屏幕显示)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第37自然段(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请读倒数第2段。

  (生再读第37自然段)

  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2、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

  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

  一下子说出了两件事,信息捕捉准确,而且用语简洁准确

  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

  (师小结,课件展示: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三、品读镜头

  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咱们以品读镜头的方式来学习第6到第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鲁迅致藤野先生”的方式,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屏幕上显示)鲁迅致藤野先生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

  如何品镜头:我品读的镜头是:“ 。”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的 品质

  我们将“镜头”整理成一本“相册”,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主角是藤野先生

  (同步课件显示:一本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正徐徐打开的动画………)

  1、我品读的镜头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同步投影展示)

  我品读的镜头:“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板书)

  下面让我们品读课文,将这些镜头回放4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合作过程中记录员做好记录,以备代表发言

  (生小组分工合作阅读、讨论并有人记录师巡视)

  2、我品读的是“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您了解女人裹脚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求真务实的品质

  3、我品读的也是批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从中我读出的是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的师者风范

  4、读“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生齐读该段)

  5、“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先生,您改解剖图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循循善诱、正直热忱、关爱学生的品质

  读得很动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读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感激,那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语言描写

  6、(读外貌描写部分)“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这段外貌描写,我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很俭朴的人。

  你品读的角度很独特,品读很有见解

  (师在学生回答时顺势板书藤野的品质)

  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你看今天咱们给老师也写起评语来了

  (生笑)

  那我们所感受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方法概括出来的呢?

  (通过分析对人物的描写)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的分析,而且我发现大家尽量在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再补充一点,还可以借助作者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语,再找同学来总结一下,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了解裹脚---求真务实

  关心实习---关爱学生

  改解剖图---正直热忱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四、析多余之笔

  通过品读文章,藤野先生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他鲜活地站在鲁迅先生的心里,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就写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就此已经完整了,但第1到第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屏幕上显示)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1“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失望情绪。

  2、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写?--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们的灵魂。

  3、“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4、“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夸张、比喻。有嘲讽意味。

  5、“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6、“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7、“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 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8、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A、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

  你说得有依据,有层次,有深度。你是这样想的,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作铺垫谁有不同想法?

  B、我倒觉得是在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C、既然开头几段中写在仙台所受的优待是正面衬托,那么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就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而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这些情节体现了当时弱国的软弱和腐朽已经影响到了青年留学生和许多国人,而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弱民,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上进心,这些固然离不开鲁迅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藤野先生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激励和希望,这实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可贵品格?

  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师板书)

  可以说,藤野先生的出现是鲁迅日本留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之一,这也是他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的原因。另外,这些情节还客观再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再现了鲁迅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所以绝不是多余之笔。文章第29段就集中体现出了鲁迅的情感。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生带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显示)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读出了辛酸和愤慨)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被枪毙的中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 “我”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国民愚昧落后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指弃医从文

  “变化”的原因是: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以上内容,实则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藤野先生改讲义等事件体现的是师德(出示上联),那么这些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的情节体现的却是人格(出示下联)这是一个强国国民对弱国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出示横批)

  (同步投影显示)

  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生在师引导下齐读对联)

  五、盼重逢,续经典

  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1、先生,您当年能抛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弱民,给予了如此多的关怀,您是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对于当年我弃医从文,望您能够谅解

  很聪明,引用了文中作者的话,完全融入了角色

  2、先生,虽然我没有从事医学,但我却在唤醒国民的灵魂,改变他们的精神,这远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但是先生,当年您给予我的尊重和关怀,教给我的正直和热忱、严谨和务实,却一直影响着我,师恩难忘!

  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可还有一朵鲁迅之花一直开在我们心头,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投影显示推荐书目和网站)

  林贤治《人间鲁迅》、王丙乾《鲁迅的生命哲学》

  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六、课堂练习

  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二、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各有道理,以第一个为好。

  第三课时:品读“伟大”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2、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诵读课文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设计】

  一、聚焦“伟大”:引出藤野先生

  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在鲁迅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板书“伟大”)提到伟大,你觉得哪些人是伟大的?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

  一生说母亲,一生说英雄。

  师:藤野先生只是一个老师,两人相处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为什么鲁迅会以“伟大”称之呢?

  二、品味“伟大”:感悟一段深情

  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迷信是贬义词,相信是中性词,藤野先生不用贬义词,也不用中性词,而是选用了褒义词来说,体现了对鲁迅对中国人对中国队中国文化的尊重,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人格。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屏显: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可贵的求实精神

  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2、引读: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鲁迅还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三、感受“伟大”:体味一段境遇

  1、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屏显楷体字部分)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1、第1-3段,在东京、到仙台的鲁迅心情境遇是怎样的?这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分析“标致”反语作用)愤懑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2、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④读第5段,想一想:2、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

  1、很寂寞。那里只有一个中国留学生。

  2、很寒冷。鲁迅是哪里人?绍兴人,江南人。到了日本那么冷的地方,确实不习惯。

  3、很痛苦,吃难以下咽的鱼羹汤。

  4、很安稳,睡觉居然能睡安稳。还有免费的饭食。

  鲁迅自己总结为“物以稀为贵”,鲁迅在困难中苦苦求索。可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更加衬托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

  (“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⑤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1、匿名信事件;2、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四、升华“伟大”:铭记一份感动。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屏显)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五、写作(或说话)练习

  夜深入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推荐阅读:

  《藤野先生》教案

  苏教版《藤野先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中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教育班会教案

初中生开学安全课教案范文

安全课教案

初中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模板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二元一次方程

数学教案

2021初三数学教案范本

教案范本

初中语文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教学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021

初中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2021

初中美术教案范文

初中教案模板范文数学2021

初中教案模板数学

初中班级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初中母亲节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