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考题回顾

  

QQ截图2018061117273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5.配乐,学生诵读;

  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

  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辛弃疾用刘义隆的典故,说明他支不支持韩侂胄北伐,为什么?

  明确:不支持,刘义隆北伐的决策太过草率,最终大败,而如今韩侂胄仓促北伐,必将重蹈刘义隆的覆辙。

  5.辛弃疾以谁自比,意义何在?

  明确: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老去,但依然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四)拓展延伸,品味情感。

  上阕:惋惜(世间已无孙仲谋那样的英雄)痛心(统治者没有北伐的雄心)

  下阕:愤慨(仓促北伐)忧虑(北方百姓离心)苦闷(壮志难酬)

  补充:在写下这首词之后,辛弃疾又遭受打击,因为反对仓促北伐,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两年后,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秋天,农历九月初十,辛弃疾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五)课堂小结

  师生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写作特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QQ截图20180611172752.png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辛弃疾。

  【参考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对比。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金主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所杀,正是南宋反攻复国的好机会,但赵构在此后三天去议和,弄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还有人祭祀,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报考幼儿教资条件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内容

幼儿教资面试

自考教师资格证有哪些科目要考

自考教资考试科目

考教师资格证有哪些科目需要考

教资考试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是什么

幼儿教师资格证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备考

关于教师资格证

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内容

考教师资格证

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小学音乐教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考题回顾

  

QQ截图2018061117273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5.配乐,学生诵读;

  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

  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辛弃疾用刘义隆的典故,说明他支不支持韩侂胄北伐,为什么?

  明确:不支持,刘义隆北伐的决策太过草率,最终大败,而如今韩侂胄仓促北伐,必将重蹈刘义隆的覆辙。

  5.辛弃疾以谁自比,意义何在?

  明确: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老去,但依然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四)拓展延伸,品味情感。

  上阕:惋惜(世间已无孙仲谋那样的英雄)痛心(统治者没有北伐的雄心)

  下阕:愤慨(仓促北伐)忧虑(北方百姓离心)苦闷(壮志难酬)

  补充:在写下这首词之后,辛弃疾又遭受打击,因为反对仓促北伐,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两年后,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秋天,农历九月初十,辛弃疾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五)课堂小结

  师生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写作特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QQ截图20180611172752.png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辛弃疾。

  【参考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对比。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金主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所杀,正是南宋反攻复国的好机会,但赵构在此后三天去议和,弄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还有人祭祀,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