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数学运算题目就头疼,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数学运算:行测猜证思想解题的重要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祝你备考顺利!
行测数学运算:行测猜证思想解题的重要性
猜证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猜想加证明的一种思想,由于数学运算题都是选择题根据其本身具有的特性:正确选项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其他三个选项并不是和正确选项无关,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干扰我们解题者的思路,让你产生一时的误判从而达到出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目的。其实考生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样的问题,干扰选项都是和题目本身具有某种联系的量,有可能是你解题过程中过程量,其实你要注意的话,一些干扰选项你在解题的过程中都见过,但就是这些看似无关量确让你产生了粗心从而一个不经意你就掉入了出题人的陷阱。小编通过例题来说明。
1.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A.48 B.60 C.72 D.96
算出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是100起,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是60起,然后60×80%=48起,选A。我们来看选项,你会发现A选项和B选项之间具有80%的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干扰项和正确项之间具有的关系,这就给考生了启示,可以在解题中看几个选项是否存在满足题干条件,然后大胆的锁定答案。
2.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A.16 B.17 C.18 D.19
先看选项,发现A选项和D选项之间满足16+3=19,现在就可以锁定选项就是D了。如果按常规解题过程来计算其实A选项16天就是工作3天之后,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所需的时间,粗心的同学一看有16这个选项毫不犹豫就选了,粗心之处在于问题问的是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是总共的天数,所以要加上前面干的3天,所以选D。
通过分析上述两道真题,有些数学运算题目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之间的某种倍数或者和差关系来方便我们的解题,这在本来时间就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是上上策,
行测常识判断备考辅导:历史人文
对于考生来说,行测的每一分都显得尤为关键。常识部分在行测试卷中占比较大,但大多数考生得分率太低,为了提升考生这方面的竞争力,小编在此以历史人文方面的考察技巧和广大考生进行分享,先来看一道历年真题:
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
【小编解析】答案选A。选项B,在半坡时期玉米还没有传入我国,一直到明朝中晚期才传入中国;选项C,商周时期还没有出现铁器,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为两河流域赫梯人,传入我国时已到春秋时期,周武王所处商周时期不可能穿到铁质铠甲。选项D,西汉时期最早出现麻纤维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纸才得到广泛普及。因此秦朝不可能有纸做得风筝。在西汉时期便已有佛教在中国流传,南北朝时期佛教已广泛传入中国。故答案为A。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发现,历史常识的考察方式相对灵活,考察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考生在备考时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于中国朝代的先后顺序要有清楚的了解,建议考生可以去识记一下朝代歌,推荐人教版的,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多关注中国的盛世历史,尤其是涉及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如唐宋时期等。
第三,广泛阅读,可以多看看历史题材的影视片,如康熙王朝,三国之类的,增加自己对历史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