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汇总【一】”,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汇总【一】
考点:宏观经济发展的四大总
1、宏观经济发展的四大总体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 衡量指标 |
经济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充分就业 | 失业率 |
物价稳定 | 通货膨胀率 |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 |
(1)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
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充分就业—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3)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
物价稳定是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或急剧的波动,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常用的三种衡量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是一定时期内对外交往的全部发生额,它既包括了价值对等转移,也包括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既包括引发外汇收支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易货及补偿贸易等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分类
经常账户 | 是指针对本国对外经济交易经常发生的和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账户。 |
资本与金融账户 | 是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金融账户是指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交易。 |
错误与遗漏账户 | 是人为设立的抵销账户。 |
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二】
考点:经济周期和结构
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2)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也处于最高水平)、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①货币危机;
②银行危机;
③外债危机;
④系统性金融危机(即全面金融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2)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3)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国家统计局2018年3月27日发布了《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划分中的行业类别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的三次产业划分为: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三】
考点:行业经济发展分析
根据我国2017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将我国行业分为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1个小类。
其中金融业门类包括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其他金融业等4个大类。
货币金融服务包括中央银行服务、货币银行服务、非货币银行服务、银行理财服务、银行监管服务等5个中类。
资本市场服务包括证券市场服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非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期货市场服务、证券期货监管服务、资本投资服务、其他资本市场服务等7个中类。
保险类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商业养老金、保险中介服务、保险资产管理、保险监管服务、其他保险活动等8个中类。
其他金融类包括金融信托与管理服务、控股公司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金融信息服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未列表金融业等6个中类。
(1)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
②政府政策(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政府政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③行业组织创新(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
④社会变化;
⑤经济全球化。
(2)行业生命周期
一般说来,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创期(起步阶段);这时的创业公司可能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会出现较大亏损。
②成长期(黄金发展时期);行业利润迅猛增加。这一时期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巨大。
③成熟期(巅峰时期);
④衰退期(最后阶段)。在很多情况下,行业的衰退期往往比行业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的总和还要长。
(3)经济周期与行业的关系
行业类型 | 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增长型行业 | 增长型行业的运行状态与经济周期关联不大。 例如生物技术、物联网、4D技术等新生的成长型行业。 |
周期型行业 | 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例如耐用品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均属于典型的周期型行业。 |
防守型行业 | 防守型行业所提供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例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属于防守型行业。 |
(4)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根据行业的市场结构可以把行业划分为:完全竞争的行业、垄断竞争的行业、寡头垄断的行业、完全垄断的行业四个市场结构类型。
类型 | 含义 | 特点 | 举例 |
完全竞争的行业 | 由许多企业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是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 ①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 ②产品无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③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④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 ⑤市场信息通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并且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根本特点是企业的产品无差异,生产者无法控制市场价格。 | 初级产品的市场类型如农产品市场较为接近。 |
垄断竞争的行业 | 一个市场中许多生产者生产同种但不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 |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都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①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流动; ②生产的产品同种但不同质,即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生产者可以树立自己产品的信誉,从而对自己经营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 | 制成品市场如纺织、食品零售等行业。 |
寡头垄断的行业 | 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情形。 | ①生产者产量非常大,因此对市场的价格和交易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 ②只有少量的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市场集中度高; ③每个企业的产量在全行业中占有的份额都比较大,进出壁垒比较高。 | 石油、通信等行业。 |
完全垄断的行业 | 独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从而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之下的情形。 | ①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的控制中,产品被独占,产品又缺乏合适的替代品, ②垄断企业对自己的产品价格有很强的控制力,能够获得最大利润。 | 铁路、公用事业等行业近似于这种类型。 |
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四】
考点: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要点 | 内容 |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
区域经济分析 |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 |
区域发展分析 | 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及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因为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所以,区域发展的分析还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分析判断的标准。 在区域发展中,经济发展仍然是核心,因此,对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重点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经济增长的形式以及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的优化等问题。 |
2020初级银行从业考试《法律法规》高频考点【五】
考点: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时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四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传统法宝”)
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时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通过对货币供应总量或信用总量的调节与控制来影响整个经济,也被称为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国内,通过规定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将会下降,引起派生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减少。因此,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为基础的,其效果也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来实现的。
当经济处于衰退或市场货币量不足时,可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増加市场货币供应量,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当经济扩张、发生通货膨胀时,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迫使商业银行紧缩信贷规模,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达到抑制经济增长的目的。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行为。
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调控经济。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具有主动性、灵活准确性、可逆转性、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可持续操作等优点,成为中央银行常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反之则相反。
当经济衰退、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就可以通过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以扩大贷款规模,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时,就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导致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缩小,达到抑制过度需求、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