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特就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测试点及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概括起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
一、词语理解型
【命题特点】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例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
【语段信息】
①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温馨提示】
正确解答该题,必须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快速锁定答案的范围。该题提问点在第1段,但答案检索区间在第10段。第10段中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
【答案】
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二、句子理解型
【命题特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答题方略】
理解句子的含义,也像理解词语一样,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类命题,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义。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高考回放】
例2、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鲁迅《忆刘半农》2007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 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温馨提示】
根据题目提示,必须联系最后一段。 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 而憎恶他的近几年。”可得出第一点:这憎恶是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从“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可以得出第二点:这憎恶中含有鲁迅对刘半农的希望——他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从“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可以得出第三点:这“憎恶”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找出答题关键词句后,然后加以准确流畅地表述,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答案】
(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三、筛选整合型
【命题特点】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考生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高考回放】
例3、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蔡家园《泰山之恩》2007年高考浙江卷)
【语段信息】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米,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温馨提示】
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整合的能力,答案的检索区间在第6段,阅读这一段并进行筛选与整合。将“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和“洋洋自夸”概括为“自大(或自夸、自狂、轻狂、狭隘)”,将“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概括为“卑怯(或自卑)”。
【答案】
(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
四、技巧分析型
【命题特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请赏析“……”这句话。
【答题方略】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的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对比的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主次分明;渲染的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等等。
另外,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散文鉴赏题常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设题,《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分别如下: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高考回放】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臧克家《炉火》2007年高考辽宁卷)
【语段信息】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温馨提示】
这里拟人和比喻的句子很明显,如“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等等。对比主要有两组:“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和“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
【答案】
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五、物象分析型
【命题特点】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略】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回放】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吕锦华《总想为你唱支歌》2007年高考全国卷)
【语段信息】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温馨提示】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睿智严肃而又包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左公柳、胡杨林、戈壁石的形象,作者把自己游走于西部的感悟以及西部荒凉所给以个体经验的生命体验投射到这些独特的物象中,以小见大,深化主旨,讴歌了西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答案】
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
②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
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六、形象分析型
【命题特点】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答题方略】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高考回放】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林冲见差拨》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语段信息】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温馨提示】
林冲的性格与心理,是在与差拨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体现和刻画的,主要运用了语言、行为、神态描写等手法,分析时结合这些具体描写的语句,读出其中隐含的信息。从“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可知林冲的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乱,这也体现了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风范。“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又写出了林冲虎落平阳、龙卧浅滩的无奈,体现了林冲性格的另一面:隐忍顺从、谨慎小心、顾及颜面,这也体现了林冲作为配军身份的酸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要同学们在文学鉴赏时重视实践,深入探索,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应试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