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牛吃草模型的巧解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牛吃草模型的巧解方法
在行测数量关系的常考题目中,牛吃草是一类常见的考题类型,而最常考的两类题型是追及型牛吃草和相遇型牛吃草,只要掌握这类题型的做题原理和方法,就能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一、追及型牛吃草例1.一片草地上草每天都均匀地生长,如果放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问如果放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
如图所示,用M表示草地上的原始草量,牛吃草使草量减少,草在匀速生长使草量增加,牛吃完草的时候相当于牛追上了正在生长的草,构成了一个追及问题,而原始草量M就是牛比草多走的路程。我们假设每头牛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生长量为x,设16头牛t天可以吃完,则原始草量M=(24-x)×6=(21-x)×8=(16-x)×t,解得x=12,t=18,所以16头牛18天可以吃完牧草。
根据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追及型牛吃草的做题公式,假设每头牛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生长量为x,牛吃草的时间记为T,则原始草量M=(牛的数量-x)×T。
二、相遇型牛吃草例2.一片草地上草每天都匀速枯萎,如果放2头牛,7天可以吃完;如果放3头牛,6天可以吃完。若要在3天内吃完,则需要多少头牛?
如图所示,我们依然用M表示草地上的原始草量,牛吃草使草量减少,草在匀速枯萎也使草量减少,牛吃完草的时候相当于牛与正在枯萎的草相遇了,构成了一个相遇问题,而原始草量M就是牛与草走的路程和。假设每头牛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枯萎量为x,设y头牛3天可以吃完,则原始草量M=(2+x)×7=(3+x)×6=(y+x)×3,解得x=4,y=10,所以10头牛3天可以吃完牧草。
根据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相遇型牛吃草的做题公式,假设每头牛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枯萎量为x,牛吃草的时间记为T,则原始草量M=(牛的数量+x)×T。
根据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追及型牛吃草是牛吃草使草量减少、草生长使草量增加的题型,而相遇型牛吃草是牛吃草使草量减少、草枯萎也使草量减少的题型,做题时分析清楚这两个因素使原始草量增加还是减少从而确定用哪个公式做题即可。
2021国考行测备考:定位法解古典概率问题
近几年,概率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类题型,由于这一类题型情况数变化多样,往往会让各位考生感到头疼,甚至有些结合排列组合去考察的概率问题更是让考生“闻之则丧胆”。但是这类问题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去思考的话,往往就能化繁为简,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定位法解决古典概率问题。
一、题型与特征对于古典概率,我们在高中的时候也是学习过的。概率指的是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取值在0-1之间。如果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等可能样本数有n个,而事件A包含的等可能样本数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
。古典概率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等可能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另一个是各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类概率问题还具备一些特征:
1.同时考虑到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一个先选,一个后选,但是谁先谁后不影响最终结果。
2.无论第一个选哪个位置,不影响后一个的选择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先固定一个人,考虑另一个元素的可能状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个题目。
二、例题精讲1.某单位工会组织桥牌比赛,共有8人报名,随机组成4队,每队2人。那么,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的概率是:( )
分析:题目要求小王和小李被分在同一队,两个元素相互制约,可以考虑让小王和小李当中一个人先选,但是无论小王先选还是小李先选都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满足条件1;因为每组人数均为2人,假如小王先选,无论小王选哪个位置都不会影响小李选择的可能性,满足条件2。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定位法解决这个问题。
【解析】先固定小王,小王任意选择8个位置中的一个,小李总共可以有剩余7个位置可选,而和小王在同组的情况只有小王所在组的剩余一个位置,所以概率为
,选择A项。
2.某单位的会议室有5排共40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小张、小李随机入座,则他们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分析:题目要求小王和小李坐在同一排,两个元素相互制约,可以考虑让小王和小李当中一个人先选,但是无论小王先选还是小李先选都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满足条件1;因为每排人数均为8人,假如小王先选,无论小王选哪个位置都不会影响小李选择的可能性,满足条件2。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定位法解决这个问题。
【解析】先固定小王,小王任意选择40个位置中的一个,小李总共可以有剩余39个位置可选,而和小王在同排的情况只有小王所在排的剩余7个位置,所以概率为
,高于15%但低于20%,选择B项。
2021国考行测备考:平均数变化率的核心竟然是“它”
各位考生们,大家好,在资料分析中,平均数问题是大家比较头痛的一类问题,尤其是平均数的变化率让考生们绞尽脑汁。经常用错公式,甚至有考生连题目都读不懂。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平均数变化率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一、现期平均数
二、基期平均数
三、平均数变化率
【例1】
【材料】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办公楼销售额增长3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8.3%。2013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295万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489万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加1283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比11月末增加1696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5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346万平方米。
【问题】2013年全国商品房单位面积的平均销售价格约比上年增长了( )
A.4.4% B.7.7% C.11.1% D.15.5%
【解析】B。
2021国考行测技巧:“隐身”的主旨哪里跑
片段阅读题目在我们行测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各位考生获取较高做题效率的“必争之地”,而考试中相信各位考生也有这样的纠结和疑惑:简单题大家都能做对,难题我们做起来还困难。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什么样的材料属于难度大一些的题目,我们又该怎么完成做题过程,把握住机会题目,一举做对。
在简单进行行文脉络及关键词句的分析后,如果标志词语明显,我们已经能够把握材料命脉找准重点所在了,但是还有一些题目,在材料中我们并没有明显线索能找到主旨所在,或者说材料里本来对于主旨的刻画就不明显,这时候,我们要来看一看,材料里有没有“问题”,这种问题可能在反映某种社会问题或普遍存在的负面现象,材料里或者从这些问题产生的严重危害角度入手进行深刻剖析,或者帮助我们去梳理问题明确问题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那这样的分析作者就只是在告诉我们问题的严重和问题的所在么?
没那么简单,作者其实在描述中就已经给我们暗示实际的想法了,就是通过问题的危害过于严重来说明我们是时候把问题处理清楚避免危害出现了;通过问题出在哪里的原因分析来说明是时候从问题的根源把问题解决清楚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行文最终的核心指向都是——我们要把问题解决好。
让我们再通过一道例题来试试,掌握一下做题方法。
【例题】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B、城管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律
【解析】D。第一部分在告诉我们,各个城市的机构设置不同的情况。第二部分说明因为城管工作者们各自为政搞自己的那一套而缺少统一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来去进行指导,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暴力事件频发以及社会不稳定,所以我们就要分析问题出在哪了呢,是因为大家缺少统一的法律指导而各自搞一套,产生了如此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就要把问题解决清楚,坚决不能再让这样的问题出现了,所以材料的主旨应该围绕“拥有统一的全国性的法律指导”来展开,故本题选D项。
从“主观能动性”浅谈行测选词填空中的语义轻重
在行测试卷中,选词填空往往是错误率非常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除了语境分析的方法运用以外,词语的积累也是重中之重。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可以通过词语的语义轻重来进行辨析,但是如何理解语义的轻重呢?接下来小编通过一种常用的维度给大家的进行说明——“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哪个词更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作为,那个词一般来说语义程度更重。下面小编将“主观能动性”分为以下两类。
一、“想”和“做”“想”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而“做”往往侧重于动作层面,后者的程度会更重。
【例题精炼】这梦想,将催促我们从僵化思想观念的禁锢和极端功利主义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价值的支撑,从而在物欲的弥漫中________精神的灯火,在困难的重负中贯注前行的动力,在时尚的________中拥有自强的定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眺望 裹挟 B.盼望 羁绊
C.寻求 捆绑 D.期盼 束缚
【解析】A。“眺望”指从高处向远处看。“盼望”指殷切地期望。“寻求”指寻找追求。“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结合后文“在困难的重负中贯注前行的动力”可知,作者更强调积极的态度,“盼望”和“期望”仅限于心中的愿望,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可排除B、D。“裹挟”指被动地卷入。由文中的“定力”可知,“裹挟”更恰当。故答案为A。
二、做法的“主动”与“被动”当两个词都在做法层面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其属于更主动还是更被动地去做,还划分语义轻重。
【例题精炼】一个作家要成为著名作家、伟大作家,就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要以“在场者”的姿态切入当下,展现社会_____,反映民生疾苦,讴歌人性光辉。即使写小人物,也可写出生活的幽微之处和时代的现实关照,给主人公_____上时代光影,濡染上时代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任 描绘 B.全貌 描摹
C.现实 映射 D.变迁 投射
【解析】D。第一空,剧中说的是作家应该关注当下,反映当前地社会状况,“责任”填入不当,排除A。“全貌”范围过大,作家笔下应是书写有代表性地社会图景,排除B。第二空,与“映射”相比,“投射”体现地主动性更强,与此处作家应给主人公照射上时代光影地语境更符合。故答案选D。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