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同学们认真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4.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种群和群落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拓展阅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背知识点生态问题篇
(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春旱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篇
1、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3、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4、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5、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6、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7、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8、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9、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10、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1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12、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地理必背知识能源问题篇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对哈:
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扩大石油出口渠道
③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
①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③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性好;
④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⑤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