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模拟试卷1解析

青春是张扬的,美好的,是人生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见证了我们在高中挥洒汗水,哭过笑过,努力过,摔倒过,但我们从不放弃,只为高考的这一刻到来,加油相信自己。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全国卷专用)“此文本仅参考,欢迎阅读。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由新一线城市发起的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尤其是对一流大学毕业生的争夺日趋激烈,下图是部分城市吸引力综合评价图,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 GDP衡量,城市舒适性用教育、文化和交通资源衡量,人才政策用落户、安居、就业创业衡量。读图表完成13题。

image.png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津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北京 B.厦门城市舒适性指数高于重庆

C.杭州人才政策指数最高 D.呼和浩特综合评价指数最高

2.以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一流大学毕业生发起人才争夺战,是因为(  

A.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B.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人口迁出劳动力严重缺乏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3.影响毕业生空间流动的最关键因素(  

A.人才政策 B.城市舒适度     C.经济发展 D.社会福利

【答案】1A    2A    3C

【解析】1.由图的数据可知,天津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北京,A正确;厦门城市舒适性指数低于重庆,B错误;呼和浩特人才政策指数最高,CD错误;故选A

2.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导致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这是人才争夺战的主要原因,A正确;高科技人才的数量有限,对人口老龄化的缓解作用微弱,B错误;新一线城市经济和舒适指数高,吸引力较强,人口外迁少,C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北上广老一线城市,D错误。故选A

3.老一线城市在这次没有明显参与人才的竞争,但流向老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占比最高,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这是吸引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因素,与人才政策关系不大,C正确,A错误,城市舒适性与社会福利对毕业生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因素。BD错误,故选C

中国天气网专门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据此完成45题。

image.png

44月份,图中城市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月份这些城市(  

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        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

C.以晴朗天气为主            D.大气逆温范围广

5.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早区

【答案】4C    5D

【解析】44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回升,冷空气势力减弱,受寒冷空气侵袭减少,图中昆明此时受冷空气影响很小,A错;若此时有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过境,图中位于西北及华北地区的锋区附近强烈的抬升作用很容易引发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减小,B错;由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少云,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从而造成气温日较差大的现象。图中城市4月份气温日较差大的主因是晴朗天气多,C对;逆温不会过多的导致温度变化,只会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且逆温大多是夜晚降温快形成,D错。故选C

5.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可知,图中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中,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等城市位于半干旱区,仅太原位于半湿润区,D对。故选D

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美国于1913年在怀特萨蒙河上修建了康迪特坝。该大坝上游是洄游性鱼类鳟鱼和鲑鱼的产卵场,20198月该大坝被拆除。据此回答68题。

image.png

6.康迪特坝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 B.养殖 C.旅游 D.发电

7.拆除康迪特坝的主要原因是(  

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       工业化发展趋势变缓

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              水产养殖易污染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康迪特坝的拆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  

A.应该大规模拆除河流大坝     B.减少效益低下的大坝建设

C.通过修建和拆除拉动就业     D.充分利用落差来建设大坝

【答案】6D  7C  8B

【解析】6.由材料可知,该大坝是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修建的,其主要目的是发电。故选D

7.修建大坝阻碍了鱼类的洄游,拆除大坝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已修建100多年,可以推测该大坝效益变低。故选C

8.该大坝的修建和拆除说明在修建该大坝时没有考虑其长期效益,因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应该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减少效益低下大坝的建设。故选B

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2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下图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碳储量的对比。据 此完成911题。

image.png

910-40 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A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B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C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D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10.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会

A降低土壤温度        B增强土壤透水性能

C保护土壤结构        D提高表层土壤肥力

11尽管免耕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

A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 B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

C深层土壤结构疏松        D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答案】9C  10C  11A

【解析】9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免耕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在免耕条件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的分解与 流失较少。而翻耕能够把麦茬翻入土壤深层,并随时间分解,从而提高土壤1040 cm 土层总有机碳含量。 C选项正确。

10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免 耕土壤水分含量高,温度变化较小;改良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储水而不是透水;在任何深度土壤微生物 碳储量都较高,并不是只看表层;免耕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扰动较少有利于微生物在土壤表层繁殖、积累, 并保护土壤结构,而翻耕条件下因土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蓄水保堵效果差,加之试验区干燥少雨,土壤微 生物量减少以及土壤呼吸作用下降,从而导致微生物碳储量偏低。故C选项正确。

11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场进行深耕改土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 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病虫害可以通过农药、天敌等防治手段解决;深层土壤所受压力大,结构 紧密;土壤持水性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实现,不一定需要深耕;由于表层土壤有机质长期遭到侵蚀,而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未受侵蚀的深层土壤向上翻,可以快速恢复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快速恢复土壤肥 力。故A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业中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金沙江干热河谷光照充足、气温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当地积极开展葡萄与蜜瓜的复合种植模式(葡萄套种,蜜瓜间作)。图示意葡萄“T”形高架稀植。

image.png

1)简述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2)推测该地葡萄种植采用高架稀植的原因。(6分)

3)分析该地葡萄套种、蜜瓜间作的优势。(6分)

4)政府对当地农户采取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扶持、技能培训、定向收购等引导措施试指出这些引导措施的意义。(6分)

【答案】(1)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适宜农作物过冬;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6分)

2)高架稀植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提高结果能力和质量;光合效率高,叶幕分布合理,新梢和果实都集中在植株上部,下部通风条件好,减轻了葡萄病虫害;大大节省了人工和架材,便于操作和机械化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6分)

3)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综合、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总产出;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6分)

4)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维护农业安全。(答出两点,4分)

【解析】(1)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从气候条件,从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

 (2)葡萄采用高架稀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葡萄的生长习性,一方面是高架稀植的优势。葡萄属于藤本植物,高架适应葡萄的攀援习性,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挂果率和葡萄质量;此外,葡萄攀援高架,架顶受光率高,叶幕分布空间充足,而下部通风条件良好,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而稀植则可以为葡萄的根部生长提供充足的土壤空间,避免相近植株间的过分争水争地,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作业空间,便于操作和机械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省人工和架材。

(3)分析该地葡萄套种、蜜瓜间作的优势,首先需要明确套种、间作的概念,其次再分析套种间作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套种,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植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一作物生育期间,于该作物植株行间栽培另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方式。从套种和间作的概念以及材料即可得出,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此外,葡萄为藤本植物,哈密瓜为匍匐或攀援草本,二者植株高低错位,生长的空间不重叠,有利于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总产出;同时二者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

(4)政府政策的强力有效引导,可以促进地区农业的发展,其具体的意义需结合具体的政策来进行作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也可以调动和提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税收减免、贷款扶持,可以降低农业发展的内部交易成本;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劳动力,尤其是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养;再者,地区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也可以保障地区的农业安全。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首府,曾是采矿、炼钢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传统工业陷入停滞阶段。在转型初期,德累斯顿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制药工业、 机械、汽车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德国本土的半导体领域重点企业在德累斯顿进行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与高校及众多科研机构合作,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德累斯顿半导体产业在德国的地位。2000年之后,德累斯顿利用网络化协作组织,成立产业创新集群,并逐渐细分出数个子集群(如图9,创新集群内部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通力合作,发挥创新对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跨越发展的作用。2012年之后,德累斯顿与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其他国家的产业创新集群在节能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image.png

1)分析德累斯顿转型初期众多研究机构存在的有利条件。(8分)

2)说明产业创新集群对促进德累斯顿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意义。(6分)

3)简述德累斯顿传统工业区转型对中国老工业区振兴的借鉴价值。(8分)

【答案】(1)老工业基地配套设施齐全,研发基础好;具备长期的资金积淀,能够满足技术研发需求;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高,科研人员较多。

(2)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不同主体分工明确、互利共赢,集群研发,创新的积极性高。

(3)政府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计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不同主体的集群发展,取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驱动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解析】 (1)主要从产业基础、资金、人才等角度分析。老工业区虽然产业衰败,但经济技术的基础条件较好;老工业区虽然衰落,但是之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积累的量较大,能够满足新技术研发的需求;老工业区进入工业化阶段较早,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能够提供的高科技人才较多,科研人员较多。

(2)创新集群的意义可以类比产业集聚的意义,结合材料强调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合能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创新集群能够促进科研技术向生产力的转换,提高科研技术的经济价值,实现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产业创新集群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融合,促进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同企业、研究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合作共赢,可以实施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创新、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性等。

(3)结合德累斯顿的经验,可以从规划、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国际合作等角度叙述。应该结合区域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相关工业区,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利用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大科学技术投入,促进高新技术的实施,发挥高新技术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驱动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它国家或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验,拓宽国际市场等。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211011日,一场并没有被外界给予足够重视的会议在中国昆明拉开了序幕:《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开幕。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性协议之一,这一公约旨在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中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1)说明昆明作为COP15大会举办地原因。(5分)

2)简述我国设立的国家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作用。(5分)

【答案】(1)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云南省以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著称于世;云南省加大了对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的力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表率作用。   

2)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条件,提升景点质量;利于景区生物多样性及景区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明三面环山,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在山区有山下花开山上雪、踊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孕育出极其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云南省以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著称于世;云南省加大了对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的力度,牢固树立并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通过政、产、学、研的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表率作用。

(2)国家公园作为新兴的核心旅游资源品牌,有利于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国家公园的设立,有利于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条件,提升景点质量;国家公园模式强调保护优先的原则,利于景区生物多样性及景区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这里有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银链明珠 般的江河湖泊,是藏羚羊的珍稀动物徜徉的乐园,是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地。但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和牧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圣洁广袤的三江源也正在面对着垃圾的侵袭和挑战。

请分析三江源垃圾侵袭严重的原因并说明其危害。

【答案】原因:牧民生活方式转変带来了大量如塑料制品等难以降解的废弃物;每年采虫草的人带来大量难以降解的废弃物滞留高原;三江源地区的人们居住分散,垃圾收集运输成本高昂,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高寒环境使得垃圾难以降解。(任答36)危害:给母亲河从源头上带来污染;危害珍惜动植物的健康,破坏生物多样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任答24)

【解析】垃圾问题严重的原因应从垃圾的产生以及人工处理和自然降解等因素考虑。垃圾产生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和游客。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或牧民饮食习惯发生明显改变,使垃圾量快速增长;大量游客进入,带来了大量垃圾。自然降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极端,对垃圾缺自然降解能力;使垃圾长久封冻,不断积累。人工处理:垃圾处理基本上是先分类、再进行回收、然后处理。三江源地区人们居佳分散,垃圾难以回收与集中(或及时)处理;当地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善(或严重缺失);面积广,交通不便,垃圾外运困难;垃圾回收成本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年广西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

2021年西藏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

2021年贵州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

2021年云南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

2021年四川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1解析

2022年高考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2解析

2022年高考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5解析

2022年高考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3解析

2022年高考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4解析

2022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