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冲刺方法:归来吧 名著“真阅读”

2012-04-27 12:15:01 2012高考语文冲刺方法

  近几年,江苏、福建等省纷纷把名著阅读列入高考范畴,分值15分左右。一种以应试性、读图性、娱乐性、浅层性为特征的名著“假阅读”现象随之而来,实在令人担忧。

  “假阅读”的泛滥

  1.“快餐名著”风行一时。

  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名著和精细导读版名著琳琅满目,且看书名就可窥其内容:《必考名著精要章节赏读》《高考名著阅读一本通》《名著,读这一本就够了》《名著速读》《必考名著精华本》等等。这些书封面上也都赫然打上“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经典”等诱人的广告宣传语。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了然于胸,大嚼看似营养均衡的名著“快餐”,以求一饱。

  这样的“快餐名著”,往往经过了编者的二次“创作”,许多编者只是从各种研究论著中摘得只言片语,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等诸元素熬成的“老汤”,也在这样的一次次改编与导读中被慢慢稀释,成为一碗无色无味的清水。

  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读者长期阅读这样的精细导读类的“快餐名著”,对名著也就只能进行表层化的解读和肤浅化的理解。各种“解读”“欣赏”等文字让读者不需思考,就能进入名著的内层,想象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只会慢慢退化,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被逐渐削弱。许多精神愉悦和心灵感悟都是在原汁原味的“原著”阅读过程中得到的,“快餐名著”仅让人看到一个名著的外壳,哪能让人体味和享受到原著的思想精髓?

  2.“影像名著”得到青睐。

  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多媒体技术也走进了课堂,传统的书册阅读开始向“读图”化方向发展。教师喜欢在名著阅读的课堂上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品三国》《说红楼》等视频节目格外受到学生的喜爱。一时间,名著阅读变成了名著视听,书册名著被束之高阁。

  看看“影像名著”也能获取相关的知识,但如果因此而取代书册名著,过莫大矣!“影像名著”绝不是真正的名著阅读,电影电视版的名著其内容虽然来自名著本身,但搬上屏幕前,已经被编剧导演进行了改编。有的甚至为了制造看点,不惜强化诸如艳情、打斗等情节,以求得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终获得一个好的票房。

  编剧对名著内涵的理解,票房对名著情节的筛选,演员对名著和剧本的领悟都会导致“视听名著”已经不是原来的名著,而是经过别人和市场加工了的“二手”名著,原著的思想内涵经过多次加工被层层削减,最终与原著相差甚远。读小说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曹操的形象;但看电视剧者,一万个剧迷也便只有一个曹操了。名著缺少了读者独特的心理体验,名著人物被定格为单一的形象,这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无疑是一个悲哀!

  更应值得重视的是,文本阅读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视觉活动而理解汉字音形义的思维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鉴赏与审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语言的咀嚼与品味。读者鉴赏文学作品需要进入一种虚静、模糊的审美状态,进行移情、直觉、对话等心智活动,才可能获得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享受。影像具有直接的、形象的“视觉化”效果,在尽可能不费力的情况下,观者能直接得到形象化的信息。长期观看“影像名著”,学生习惯了用眼睛获取,被动接受,而懒得用大脑思考,主动获取。他们会对书册名著阅读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慢慢地就会失去“啃”读文本的兴趣。

  3.“应试名著”走进课堂。

  此现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阅读的名著仅局限于高考必考的那几部,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红楼梦》《边城》《雷雨》《老人与海》等十部名著为文科考生加试内容。于是从高一到高三,名著阅读就成了文科生的专利,理科生则无人问津;文科生仅读这十部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名著,其他则置之不理。二是指用习题的形式来阅读名著。君不见,一部《红楼梦》被教者模仿高考题型精心编制了若干选择题和简答题,学生或早读课诵读之,或自修课默写之。名著阅读被做习题所替代,沦为考试的附庸。为了考试,教师放弃引导学生读原著,不厌其烦、条分缕析地批改、讲评各种名著习题,好似把一尊精美的名著花瓶狠狠地砸成千百个碎片,然后指着这一个个碎片告诉学生“这个很重要,这是常考的”。

  必须承认,高考《考试说明》是一个风向标,其编写者的出发点和主观愿望,是想通过高考这一“指挥棒”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最近几年某省的名著高考试题吧:

  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5分)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

  《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分)

  试问命题者,这样的试题能有效地检测出考生是否读名著了吗?有一年高考名著题居然和《×××快捷通》上的题目差不多,于是乎,一时间购买者云集。是命题者水平不够,还是编书者眼光独特呢?说不清楚。总之,广做名著习题者,并未吃多大的亏;细读经典原著者,也并未得多大的益。原著读与不读,其结果差不多。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日渐淡薄,谁也不愿静下心来“啃”读原著了。

  几年来,名著阅读“题目化”甚嚣尘上,大有光大之势。《考试说明》编制者种下了“响应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的龙种,收获的却仅仅是“一道道冰冷的毫无生命的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跳蚤。

  归来吧,名著“真阅读”

  1.精神成长在召唤。

  在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中,名著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和永恒的意义,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进步精神,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沉淀。读名著比无选择地读一般书籍,对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无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在使人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世俗的情感得以升华,蒙尘的心灵得到净化,促使人从更高的精神角度上去观察和思考人生。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灵,给人以灵魂,推动学生精神的成长。试想,一个经常在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怎会一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语文课程在召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素养的提高只能依靠多读、广泛阅读、高品位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教师应根据课标与教材,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着眼高中三年,制订名著阅读规划。规划应包含任务、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绝不流于空泛。还要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规划。学校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名著阅读应坚决摈弃一切为了考试的功利化倾向,追求“本真”性,读有思想的书,读整本书,或圈点勾画写点批注,或日积月累作点摘抄。总之,要沉浸到名著中去,去和圣贤对话,和作者交流。

  高中三年后离开学校时,我们的学生应扪心自问:我能像洞察文体明星一样懂得李白、杜甫、巴金、莎士比亚、沈从文、房龙等一些著名作家的精神世界吗?我能像痴迷于“偷菜”和“僵尸”游戏一样痴迷于诸如《红楼梦》《百年孤独》《围城》《吾国吾民》《呐喊》《傅雷家书》吗?如果学生能自信地说“我能”,那我们离名著“真阅读”就不远了。

  (江苏省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225400)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型答题方法

阅读题型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技巧

高一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2020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攻略

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