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微博)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齐鲁网相关新闻:湖北多名学生教室内边打吊瓶边学习续:省教育厅调查)
孝感一中考虑得很周到,让高考班学生边复习迎高,边补充能量,一举两得。神奇的吊瓶里,不仅有氨基酸,更有老师、家长及自己的希望与期待。如果设立一个“创新迎高奖”,该校可望问鼎,说不定这样的创新很快“被克隆”,成为迎高秘笈。接近高考,学生的能量透支是“必须的”,补充氨基酸是一种能量补给,补充的不只是体能,更有冲刺阶段的智能——学生间的斗智斗勇、家长间的斗智斗勇、学校间的斗智斗勇。其实,具备促进大脑发育与防止细胞退化功能的氨基酸,何止是学生所需,更是高考制度所缺。
现行的高考制度,由当时的“次优选择”,退化为“次劣选择”。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三十多年,“三十而立”,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在选拔与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内含一定程度的公平正义,起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现了“奋斗18年,与城市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平等待遇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清醒地看到,高考的制度性弊端越来越明显:一考定终身,百万人挤“独木桥”,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瓶颈”,此外,还有高考经济的过热,高考腐败的滋生等问题。高考制度改革在局部突围,始终未能如人所愿。
高考制度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资料显示:2008年之后,高考考生持续减少,分析称,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带来的适龄人口下降是高考生源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次因则是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的“三放弃”现象增加。高考考生的“量变”,注定会加快高考制度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质变”。去年,南科大45名学生放弃高考,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是“叛逆者”与“不听话的孩子”,也有人认为他们筑起一座高考里程碑。延伸一点看,更像是体制内挣扎与体制外重生的结合体。或许,高考制度要懂得“舍得的哲学”。
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大智慧”。鉴于此,高考制度亟待补充“氨基酸”,以补给大能量,凝聚大智慧。在高考改革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或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始。高考制度改革持谨慎态度有其必要性,但也不能光摸石头不过河,要下决心进入“深水区”,不能满足于“制度补丁”的小修小补。高考制度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必须走下“神坛”,步入“论坛”,让民意民智充分参与、深度参与,进而形成共识——意志共识、智慧共识和政治共识。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异地高考 | 招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