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通用

2022-12-25 16:49:1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每一个完美的细节,都是通过精心打磨而成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好教案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四、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1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学生喜欢的小鸭吃两盘鱼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得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好多的客人,我们给客人表演一个凑10的拍手游戏,好吗?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55凑成一双手。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客人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多媒体演示: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在找吃的。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多少?

  生:我看到有10只鸭子。

  问:你们知道鸭子最喜欢吃什么?

  生:鱼。

  多媒体演示:10只小鸭的画面上出现两盘鱼。

  小鸭很饿,我们给它们送去两盘鱼,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它们会抢着吃。

  生:一盘鱼5只小鸭吃,另一盘也5只小鸭吃。

  生:3只小鸭吃左边的一盘鱼,7只小鸭吃右边的一盘鱼。

  生:10只小鸭都吃一盘鱼,另一盘鱼没有小鸭吃。

  生:(略)

  2.学生尝试操作:小朋友们想象力很丰富,小鸭到底会怎样去吃鱼呢?请你用圆片代替小鸭分一分,并根据自己分的说出算式。

  3.两人小组交流:请同桌两人相互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

  生:我是这样分的,6只鸭子吃一盘鱼,4只小鸭吃另一盘鱼。算式是:6+4=10,4+6=10,10-4=6,10-6=4。

  多媒体演示:6只小鸭吃左边的一盘鱼,4只鸭吃右边的一盘鱼。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列出这几个算式的?

  生:左边的6只小鸭和右边的4只小鸭合起来是10只小鸭;右边的4只小鸭和左边的6只小鸭合在一起是10只小鸭;一共有10只小鸭,左边6只小鸭吃鱼,还剩4只小鸭吃右边的鱼;一共有10只小鸭,右边4只小鸭在吃鱼,还剩6只小鸭吃左边的鱼。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所以6+4=10,4+6=10,10-4=6,10-6=4。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根据一种分法列出4个算式。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左边10只小鸭在吃鱼,右边没有小鸭吃鱼。算式是:10+0=10,0+10=10,10-0=10,10-10=0。

  多媒体演示:10只小鸭吃左边的一盘鱼,右边的一盘鱼没有小鸭吃。

  还有谁有不同的分法?

  生:(略)

  学生每说一种分法和算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是怎样分的演示给大家看,从而逐步得出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5.客人们想知道你们是用哪种方法算加减法的?(出示:3+7=,7+3=)选一道题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把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同桌听。(抽生汇报)

  6.整理。

  请小朋友们读黑板上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练习10的加法。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师生同做,同桌互做)

  2.练习10的减法。拿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师生共做,同桌互做)

  3.看谁说的多。(同桌相互说)

  ()+()=()()-()=()

  4.谁能举出生活中10的加减法的例子?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20xx年11月14日在城一小举行的全校赛教活动中的课堂实录。主要特点有: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3.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练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4.全课小结采取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知识的能力。需要改进的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还不到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不够。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1,柜台和相应物品2,学具袋3,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感知分类

  出示挂图:提问: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明确分类:老师演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分类?

  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老师指明分类的好处。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说怎样圈的。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解疑。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叫几个学生进行分类。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分类。大家也动手操作了,分类有这么多的作用,大家回去讲给你们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知道分类的作用。

  四、作业

  完成练习六的4、6题。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7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教师边说边出示:

  3只小猴子、4个苹果、3个橘子、2根香蕉(这几种水果凌乱地放在草地上)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演示:把主题图摆放成教科书第17页的图,整理成象形统计图:

  3432

  6、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7、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观察已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一只小猴刚好可以分到一个橘子。(3和3同样多,3和3是相等的,3等于3,3=3)。

  (2)同理导出:3<4,4>3。

  (3)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牌,教师举牌,学生说符号的名称。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2小于3

  3>2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新小学立定跳远教案1500字

立定跳远教案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教案1500字精选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案汇总

小学语文教案

关于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案8篇

体育立定跳远教案

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集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通用

一年级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英语教案通用大全

一年级英语教案大全

通用模板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通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