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汇总

2023-03-19 15:50:33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勤服务中心现状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民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生活用水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2、学生食堂使用煤及柴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后勤服务保障。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5、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大学校有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强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强化联动管理机制。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严于律己改善民生问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3) | 返回目录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 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 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 “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2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勤服务中心现状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民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生活用水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xx”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xx”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2、学生食堂使用煤及柴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后勤服务保障。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

  (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

  (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

  (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

  (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

  (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

  (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

  (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5、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大学校有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强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强化联动管理机制。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3

  一、基本情况

  1、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资助402xxxx学生共28.xxxx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2、医疗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6处,规范村医务室899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xxxx,累计报销21xxxx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3、住房方面。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夏、聚鑫园、津华园、明星家园、永基花园等住宅小区1xxxx处,共计3017套、41.9xxxx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1000xxxx、1500xxxx、44xxxx、1020xxxx、570xxxx。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2、医疗方面。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3、住房方面。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9.xxxx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150xxxx。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4

    前言:

  在这个寒假,我通过一个假期的实地走访、上网调查,对家乡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调查,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人们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和交通情况。从而了解我家乡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从进行任意抽取几户人家进行访问,再到村干部那里了解一些近几年来我们村的各户家庭的总收入、个人收入、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我们村通往城镇的交通情况,同时 ,亲自去体验一下。

    三、 调查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且亲自询问了一些同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

    四、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调查内容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六、 调查结果

  在问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44%,800—1200元的占有15%,1200元以上的占有41%,而家庭医疗费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占有38%,500—1000元的占有39.5%,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2.5%。近几年,农民的收入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乡在家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种地、种田和养猪,然后把地里的农作物和田里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里用的,剩下的卖掉,而那些卖农作物得来的钱还要除掉肥料费和农药费才是纯收入;养猪卖钱要除掉买幼猪的钱、粮食费和饲料费才是赚来的。通过务农挣来的钱还要用于买日常的生活用品,这样算下来农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乡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6岁—20岁没有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50%以上,4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20%左右。由调查可知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2%—5%,800—1500元的占有50%,1500—2500元的占有35%,2500元以上的占有10%左右。

  近几年来,在我家乡的人们的农闲时间比以前跟多了,因为人多了,剩余的土地就多了,又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种植复杂,收割又困难,因此就放弃种植了,而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长满草的小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现在大多数是砖瓦房了。据调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3%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从村委会干部那里我还知道了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电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或修路之类的都无法顺利的实行。由于年轻一辈的人们许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生产水平难以较大提高。

    七、 调查总结

  从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愿人穷不愿人富的思想严重,很难统一思想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这等、靠、要的思想,对现有的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满足,进取心不强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精力和时间大量消耗在争夺“蝇头”小利上,很少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行动上,发展经济的措施、方案不是积极配合支持,而是设置障碍,谋取小利。

  2、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现有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已发挥出应有效益,无法继续深挖土地潜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相对脱节,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优质优价难以很好体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现有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但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难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难以实现。

  3、基层入不敷出,宏观调控乏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脆弱的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强,高产、稳产无保障,滞后的农业科技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二是由于财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机构臃肿,政府穷于保吃饭、保稳定,分散了发展精力;三是上级达标升级活动使基层政府只能向农民收钱收物来完成,影响季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威信。

  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纠纷、耕地与建筑矛盾、林农矛盾等问题日益增多。

  6、农村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不强。

  a、是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新技术到户率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强。

  b、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离实际、实用、实效的目标和农民的意愿、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跟不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c、在农村依托科技致富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

  d、大部分农户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发展接受能力。

  在农业已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已成为必然,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现有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的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科技服务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具体有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必须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示范样本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

  3、必须探索减负系途径,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4、推进农村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助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建设,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民、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特色和优势占领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5

  近期,根据学习的需要,我就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四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㈠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㈡医疗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㈢住房方面。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新建25处住宅小区,共计3200套、43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实现了基本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

  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㈡医疗方面。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20%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2800元。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一是扩面难。绝大多数职工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二是征缴难。企业参加意识差、部门配合力度弱,征缴困难重重。三是逆差大。

  三、建议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项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执行到位,同时,探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学点,逐步实现初中全部、小学部分进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培训。四是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教师老龄化问题。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保障小学教育资源不被挤占。

  ㈡医疗方面。一是适当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同时要提高对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二是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在治疗方法、治疗方案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加强医德建设,让医务人员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首选。四是简化转诊手续,下放到乡镇合管办,逐步实现省内联网,让农民能县外就医就地报销。

  ㈢住房方面。一是调控房屋价格。建议公开房地产业成本与利润,实行政府指导价等措施,努力使其适应小城镇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承担政府责任。积极推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收入较低、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三是推开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并全面推进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职工解决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切实消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保认识上的不足与误区,强化用人单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规的自觉,唤醒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二是扩大社会保险面。采取教育加强制的手段,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扩大参保人数。三是依法加强征缴力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实行部门联动,整合劳动、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等力量,使不缴纳者寸步难行。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6

  近期,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就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四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㈠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资助402xxxx学生共28.xxxx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㈡医疗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6处,规范村医务室899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xxxx,,累计报销21xxxx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㈢住房方面。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夏、聚鑫园、津华园、明星家园、永基花园等住宅小区1xxxx处,共计3017套、41.9xxxx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㈣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1000xxxx、1500xxxx、44xxxx、1020xxxx、570xxxx。

  二、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㈡医疗方面。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9.xxxx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150xxxx。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一是扩面难。当前,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1xxxx,绝大多数职工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二是征缴难。企业参加意识差、部门配合力度弱,征缴困难重重。三是逆差大。1-7月份各类保险征缴452xxxx元,发放516xxxx元,收不抵支64xxxx元,估计全年相差150xxxx元。

  三、建议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项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执行到位,同时,探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学点,逐步实现初中全部、小学部分进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培训。四是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教师老龄化问题。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保障小学教育资源不被挤占。

  ㈡医疗方面。一是适当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同时要提高对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二是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在治疗方法、治疗方案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加强医德建设,让医务人员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首选。四是简化转诊手续,下放到乡镇合管办,逐步实现省内联网,让农民能县外就医就地报销。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75元,高于8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20xx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685元,高于该数值的达到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50多 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9000多 名,供水不足的组8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100多公里。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70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200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50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农民负担太重。

  4、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县有50多公里 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60多台输电变压器被盗、有50多个组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10多个村组文化室被租赁或挪作他用。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百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

  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城镇40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4050”)人员在我县约有350多名,他们大多是企业改制中买断身份的工人和早期进城的农民,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城镇形成“零就业家庭”54户,总人口149名,具备就业能力的99名。这部分人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

  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3、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

  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173元/月,农村发放标准为75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1980户、4448人。其中:城镇1048户、2932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10%;农村502户、1516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5%。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主要是常住县城无地无业生活困难的口袋户和家庭成员因生病、就学、失业致贫的市民,这两类人员在渊泉镇约有300余户;农村低保发放标准难执行。农村乡镇反映,农村低保线界定在人均纯收入900元的标准不好执行。我县绝大多数农民纯收入高于900元,如果按照现行的标准执行,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

  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3846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13%。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职工2289名,企业职工1167名,自由职业者390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①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②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xx年在我县试点,经过四年多的扩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4、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xx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27.4%,20xx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400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很多企业采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置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20xx年有关部门受理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62起,涉及务工人员387名,追讨欠薪129万元。三是劳动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1、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2、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xx、20xx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xx年水费每立方上涨了25%,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2%,地膜上涨了10%,每亩地成本较上年增加100元左右。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加之经营环节存在的欺行霸市现象,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出1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供暖服务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群众反映,县城部分住宅区供暖质量差,县上制定的《供暖监管暂行办法》落实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调解供需矛盾,有效管理城市供暖的作用。用户拖欠取暖费要收滞纳金,但室内温度长期低于规定标准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老人和孩子因受冻经常生病。据了解,去冬县城有部分楼房居民因暖气不热,又在室内生煤炉或用其他方式取暖。

  4、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七)大规模开荒和移民,严重影响了全县的民生。

  由于各级移民机构重移轻管使开荒移民成为产生民生问题的最直接原因。移民人数过多,贫困面过大,而后续政策又跟不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严重拖后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老户的增产增收,还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

  据了解,我县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开荒移民,由零星小量转向了规模化。至20xx年底全县共接受各级移民15274户,716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加上正在迁移的九甸峡移民13216人,我县移民总数将达到8.48万人。已经迁入的移民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十分贫困。大多数移民素质较低,生活习性与我县差异很大,不会耕种,在当地缺乏自救的渠道,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活。70%以上的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元,80%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救济面太广,单靠一县的力量负担太重。二是生产发展难。移民居住地多为盐生草场和荒滩,开垦的耕地肥力低下,盐渍化程度高,改造难度大,加之灌溉用水紧缺,部分灌渠渠低地高,改造任务重,生产发展难。据当地移民反映,目前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极低,种地倒赔。三是适龄孩子上学难。20xx年秋季开校我县四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增小学生2708名、初中生620名,新开设初中1所、小学13所、教学班81个,一次性需配齐中小学教师163名,对于我县来讲是一个庞大数字。目前缺额教师77名,缺教学用房20600平方米,适龄孩子不能入学和辍学现象严重。据统计,移民当中没有读完初中的有35900多名,占移民总数的65.4%,这些人已经成为我县的新一代文盲,启动扫盲教育迫在眉睫。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二是成立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安监局、民政局、财政局、广电局、社保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监察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各单位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靠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市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努力转变现行“以药养医”现状。突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保障功能,重点抓好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供给政策的落实,减轻县乡医院运转经费不足的压力,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奠定基础。

  6、规范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树立医务行业新形象。一是完善落实医疗管理阳光操作制度,保证病人就医费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三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打造信用医疗环境;四是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病人投诉;五是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病人意见,及时反馈改进工作;六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水平。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外派实地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争取大城市医师到我县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7、强化药品进入渠道的监控,确保患者用上合格药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药品的质量监督,发挥好职能部门在药患间“过滤器”、“防火墙”的作用,切实监控好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让广大患者用上放心药、实惠药。

  8、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相关部门要把农村人饮设施的改善纳入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列出改造计划,从最需要改善的村组入手,全面开展对农民饮水设施的改造。针对当前部分村组吃水难的问题,建议采取应急措施,协调经费和人力首先给予扶持解决。

  2、建议出台非盈利性住房建设规划。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使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化、经常化和公开化,并逐年落实,有计划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住不起房的问题。尤其是近两年要适当增加非盈利性住房的修建数量,对今年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和廉租房的出租,应全程阳光操作,让中低收入家庭在公正、公平的程序中圆了住房梦,更让全县人民看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3、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充分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做实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大都有岗可上。并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延伸到农村,把乡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组织起来,开展治安、环境卫生、公益设施管理维修等事务。

  4、切实落实《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缓解城市供暖矛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建议县上成立由主管部门、质检、消协、物价、供暖企业、热用户代表六方参与的供热监测组织,依照《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加大供热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室温鉴定和企业、用户双方维权工作,建立供暖事故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事故排除渠道,并探索实行新的有效管理模式,确保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5、强化职业教育,培养优势人力资源。把新生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优势劳动力。一方面,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职业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课程和专业,联合县内外企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培训,打造优势劳动力品牌。另一方面,加强企校联系,搞好就业衔接,力争达到学生毕业“不落地”,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建议县上积极向上协调,力争把我县移民乡村的后续建设纳入上级扶贫攻坚计划。完善移民乡综合发展规划,加大对移民乡各项建设的立项和资金争取力度。围绕移民乡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建议县上在引导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自救,动员社会各界从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广泛救助、大力帮扶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争得上级的支持,力争把移民乡的后续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扶贫攻坚计划,形成制度化、长期型的帮扶。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8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__年和xx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__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9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x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xx”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10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xx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三是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1300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一是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已办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女的40周岁和男的50周岁以上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六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由于他们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三是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臵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一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230元/月,农村发放标准为50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23875户50328人。其中:城镇3694户4857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18.6 %;农村20181户45525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2%。

  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1678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xx年在我县全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11%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四是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xx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 95%,20xx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520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

  很多企业采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臵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20xx年有关部门受理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38 起,涉及务工人员268 名,追讨欠薪98万元。三是劳动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一是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二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一是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xx、20xx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xx年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18%,地膜上涨了6%,每亩生产成本较上年增加30元左右。

  二是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受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拉动,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需求旺盛,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出2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几点思考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11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75元,高于8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XX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685元,高于该数值的达到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5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9000多名,供水不足的组8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100多公里。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70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XX年以上的平房内,近200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50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农民负担太重。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篇12

  2015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5)》围绕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全国性民意调查以及多种专项调查,范围涵盖了我国各行政区域的36个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综观此次调查结果,呈现许多亮点。例如,超过半数(6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5年前有所上升;受访者整体上幸福感较强,评价平均分为7.00分,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评分在“及格线”(6分)之上;家庭和睦是影响受访者幸福感的一大主要因素,身体健康、朋友关系、个人收入对受访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近半数(49.9%)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社会总体比较安全;受访者对亲密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社会支持感知评价更好,与关系亲密的人同住的受访者对社会支持感知评价较高;受访者对媒体报道、官方声明的信息信任程度较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中央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高于地方媒体。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暴露出诸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有近半数(47.7%)的受访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为物价上涨,其次为家庭收入;受访者对收入满意度较低,有31.8%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36.6%的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受访者对干部提拔、干部任免、社会收入分配、城乡平等的公平感评价显著低于一般水平;农业户口受访者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民调蓝皮书》研究发现——

  (1)超过半数(6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5年前有所上升;不同年龄、不同月收入的受访者对自己生活水平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20~29岁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前5年下降的占比最大;在收入高于4000元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前5年下降的占比最低。

  (2)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参与社会保障,其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最高;非农业户口受访者的参保比例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险对于缓解家庭医疗费用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3)近半数(47.7%)的受访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为物价上涨,其次为家庭收入。此外,子女升学压力、住房、赡养老人负担过重、人情支出大等在受访者生活压力来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4)受访者对收入满意度较低,有31.8%的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36.6%的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其余受访者的评价为一般。

  (5)43.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目前工作或学习的成就感一般。33.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目前人生价值实现满意度一般,1/5(20.0%)的受访者对他们目前人生价值实现状况较不满意;超过1/3(33.5%)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的个人发展机会一般,近1/4(23.3%)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的个人发展机会较少。

  (6)受访者整体上幸福感较强,评价平均分为7.00分,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评分在“及格线”(6分)之上;不同城市的受访者对幸福感知存有差异,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非一线城市受访者;一线城市受访者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质量、公共交通、物价、社会治安服务等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度高于非一线城市受访者。

  (7)家庭和睦是影响受访者幸福感的一大主要因素;身体健康、朋友关系、个人收入对受访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受访者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8)受访者整体社会公平感评价略低于“一般”水平;60岁及以上受访者对整体社会公平感的评价高于60岁以下受访者;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对整体社会公平感评价最高;受访者对社会性别公平度评价较高,对干部提拔、任免公平度评价较低;受访者对社会收入分配、城乡平等的公平感评价显著低于一般水平。

  (9)近半数(49.9%)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社会总体比较安全;男性受访者对我国社会安全的评价高于女性受访者;60岁及以上受访者对社会安全的评价高于60岁以下受访者;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对社会总体安全的评价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农业户口受访者对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的评价均高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一线城市受访者对医疗安全的评价高于非一线城市受访者,非一线城市受访者对社会总体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的评价高于一线城市受访者。

  (10)受访者对亲密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社会支持的感知水平更好;受访者认为亲人给予的社会支持最大,宗教组织给予的支持最小;与关系亲密的人住在一起的受访者,对社会支持感知的评价相对较高。

  (11)受访者总体利他行为得分较为乐观;女性利他行为得分高于男性;离退休人员利他行为得分最高,学生和无业人员最低;60岁以上老年人利他行为得分最高,20~29岁的年轻人最低;二线城市居民利他行为得分最高,一线城市最低。

  (12)受访者对不同职业群体的信任度评价不一,对农民工、教师的信任度最高,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信任度最低;女性比男性更信任法官和警察,男性比女性更信任农民工群体;东部受访者对记者和出租车司机的职业信任度更高,中部受访者对钟点工群体的信任度更高。

  (13)在熟人社会中,受访者普遍对家人、亲戚的信任度最高;老年人更信任亲戚和邻居,年轻人更信任朋友和同学;已婚人士最信任同事,丧偶和离婚人士更信任朋友和同学;二线城市居民比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居民更信任邻居、家人和亲戚。

  (14)在不同信息来源的信任度方面,受访者对媒体报道、官方声明的信息信任程度较高;相比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农业户口受访者对官方声明信任度评价更低,对意见领袖的信任度更高;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等级的受访者对不同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存有显著差别。

  (15)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最信任的'新闻媒介为电视,新闻网站次之,报纸居于第三位;女性受访者对电视、报纸的信任度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受访者对新闻网站的信任度显著高于女性;年龄越大的受访者对电视的信任度越高,对手机新闻客户端、微信与身边人的议论的信任度越低。

  (16)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中央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高于地方媒体;月收入4001~6000元的受访者更信任中央新闻媒体,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更信任地方新闻媒体;中部受访者信任中央新闻媒体的比例最高,东部受访者信任地方媒体的比例最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选择两种媒体都不相信的比例最高。

  (17)从居民的阶层认同情况来看,五成居民认同自己属于社会中层,近四成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或下层,仅有一成居民认同自己属于中上层或以上;本科教育水平者和研究生教育水平者的阶层认同显著高于比自身教育程度低的居民;高收入组的居民阶层认同最高,低收入组居民和中低收入组居民的阶层认同偏低。

  (18)从不同阶层认同的居民社会生活感受来看,社会阶层认同度越高的居民对其幸福感评价越高;中层和中上层阶层认同的居民的职业安全感显著高于下层和中下层;阶层认同越高的居民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越高。

  (19)从中国社会流动现状来看,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与父辈相比,其社会地位有所上升;高收入的群体对自己的代际流动评价高于其他较低收入群体。从居民对社会地位流动通道的评估来看,近五成居民认为社会的流动通道畅通;学生对社会流动通道畅通度的评价较低。从居民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流动的预测来看,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会有上升;29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对自己社会地位上升的信心更高。

  (20)从个人对阶层流动的归因方面,教育和个人品质、素养、能力被认为是推进代际流动的主要原因;逾半居民认为流动受阻主要是社会原因所致。另外,居民普遍认为,导致社会上升通道不畅通的个人因素在于人脉关系,家庭因素在于家庭人脉资源不足,社会因素在于社会体制存在问题。

  (21)影响个人阶层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月收入、受挫感和幸福感,影响个人对社会流动通道评估的因素包括幸福感、受挫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影响个人对社会流动预测的因素包括年龄和幸福感。

    《民调蓝皮书》指出——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受访者的工作满意度最低

  蓝皮书调查显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受访者的工作满意度最低。我们对“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以1~5分计,结果显示,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的受访者对其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打分,均值为3.93分,在不同学历背景的受访者中满意程度最高;其次是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受访者,他们对其工作满意程度的均值为3.90分。而在不同学历的受访者中间,对工作满意度最低的一类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

  农民工、教师的被信任度最高,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被信任度最低

  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农民工职业群体的信任度均值最高(3.83分),居于首位;职业群体被信任度均值居于第二位的是教师(3.66分)。职业群体被信任度均值较低的是企业家(3.12分)和政府官员(2.82分),其中,受访者对政府官员职业群体的信任度均值最低,官员成为唯一低于3分的职业群体。

  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大量涌入城市、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农民工被信任度均值最高,体现出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合水平有所提升,城市边缘化和弱势地位的状况有所改善。在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下,较高的信任度和契合度为农民工进一步适应与融合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际信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官员贪腐现象的不断曝光和企业剥削论的不断传播,当前社会上“仇官”和“仇富”的态度泛滥,导致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信任度受到影响并不断下降。综观全球对政府和企业家的信任现状,201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埃德尔曼信任度调查报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指出,在26个国家的3.1万名受访者中,有50%的人表示,他们相信企业会做对的事情,但只有18%的人相信在企业处于困境时企业领导人会说实话;与此类似,有41%的人表示相信政府,但只有13%的人相信政治领导人会说实话。正如报告负责人所说,当今全球已然陷入一场“领导力危机”。在本次调查中,透过受访者对各职业群体的信任度均值可以看出,当下居民对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信任度均值最低,并且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均值已经低于一般水平,政府官员也成为各职业群体中被信任度均值唯一低于检验值的职业群体。

  20岁以下和20~29岁年龄组的青年群体对自己未来5~10年社会地位上升的信心更高

  蓝皮书调查考量了不同年龄组居民对自己未来5~10年的社会地位变化的预测情况,分别设有大幅度下降、小幅度下降、不变、小幅度上升、大幅度上升5级选项,以-2分至2分评分。经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居民对自己的社会流动预测具有显著差别。20岁以下、20~29岁、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居民的社会流动预测均值分别为0.98分、1.11分、0.73分、0.32分、0.28分。经过两两比较,20岁以下和20~29岁年龄组的青年群体对自己未来5~10年社会地位上升的信心显著高于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的群体;30~44岁的中年群体对自己未来5~10年社会地位上升的信心低于20岁以下和20~29岁的居民,但高于45~59岁和60岁及以上的居民。

    人脉关系被认为是导致上升通道不畅的主要原因

  蓝皮书将可能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的个人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个人机遇”“个人性格”“性别因素”“教育背景”“个人人脉”“个人财富”“个人努力”“个人职业选择”和“其他”。有13.7%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人脉”是可能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的个人原因,占比最高。有12.9%的受访者选择“个人能力”,位居其次。占比超过10%的依次还有“个人努力”(11.8%)、“个人性格”(11.3%)、“教育背景”(11.0%)、“个人机遇”(10.2%)、“个人财富”(10.1%)。

  人脉,其核心就是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就中国而言,人情社会特征明显,这必然会使得那些人脉关系缺乏的阶层群体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与渠道。在本次调查中,透过受访者选择流动受阻的个人原因频率可以看出,当下社会“个人人脉”成为可能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的首要因素。同样,在家庭原因中,家庭人脉资源不足被认为是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的主要因素。调查将可能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的家庭原因归结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务负担过重”“家族地位不高”“家庭人脉资源不足”“家庭教育缺乏”“家庭关系不和谐”和“其他”。在家庭原因中,有21.3%的受访者选择“家庭人脉资源不足”,居第一位;“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和“家庭教育缺乏”分居第二、三位,占比分别是16.8%和15.3%。“家庭关系不和谐”占13.4%,“家庭地位不高”占12.5%,“家庭负担过重”占10.8%。

  当下社会,家庭背景成为一道“隐形门槛”。我国社会本身是一个以家族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社会,为代际继承提供了可能,也使得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观性。阶层流动受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的封闭性,而家庭先赋性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则是社会结构封闭性的重要表现。透过数据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阶层流动受阻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背景的隐形门槛作用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尤其是家庭关系资本对社会流动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格式 | 调查报告范文

分享

热门关注

中学疫情应急预案精选(5篇)

中学疫情应急预案

回购协议范本5000字通用

回购协议范本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简短通告(合集7篇)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通告

共同债务协议书精选模板4篇

共同债务协议书

精选名人先进事迹素材8篇

名人先进事迹素材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汇总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最新超市调查报告模板

超市调查报告

小学调查报告范文模板

小学调查报告

暑假实习调查报告汇总

暑假实习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范本汇总

教育调查报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