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备课教案集锦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的大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通过建立复平面上的点与复数的一一对应关系,自主探索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复数是否也能用点来表示呢?

  二、学生活动

  问题1 任何一个复数a+bi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惟一确定,而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怎样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呢?

  问题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与以原点O为起点,A为终点的向量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复数能用平面向量表示吗?

  问题3 任何一个实数都有绝对值,它表示数轴上与这个实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任何一个向量都有模,它表示向量的长度,那么相应的,我们可以给出复数的模(绝对值)的概念吗?它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问题4 复数可以用复平面的向量来表示,那么,复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几何意义呢?它能像向量加减法一样,用作图的方法得到吗?两个复数差的模有什么几何意义?

  三、建构数学

  1.复数的几何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复数a+bi的实部a为横坐标,虚部b为纵坐标就确定了点Z(a,b),我们可以用点Z(a,b)来表示复数a+bi,这就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2.复平面: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其中x轴为实轴,y轴为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因为复平面上的点Z(a,b)与以原点O为起点、Z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复数z=a+bi,这也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4.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由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两个复数差的模就是复平面内与这两个复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同时,复数加减法的法则与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坐标形式也是完全一致的。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了解在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

  了解柱坐标、球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变换公式。

  德育目标:

  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空间点的位置的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利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模式: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我们用三个数据来确定卫星的位置,即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经度、纬度。

  问题:如何在空间里确定点的位置?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顾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_科_网]

  极坐标的意义以及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原理

  二、讲解新课:

  1、球坐标系

  设P是空间任意一点,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连接OP,记|OP|=,OP与OZ轴正向所夹的角为,P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Ox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Q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为,点P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组表示,我们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球坐标系(或空间极坐标系)

  有序数组叫做点P的球坐标,其中≥0,0≤≤,0≤<2。

  空间点P的直角坐标与球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2、柱坐标系

  设P是空间任意一点,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用(ρ,θ)(ρ≥0,0≤θ

  平面oxy上的极坐标,点P的位置可用有序数组(ρ,θ,Z)表示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柱坐标系

  有序数组(ρ,θ,Z)叫点P的柱坐标,其中ρ≥0,0≤θ

  空间点P的直角坐标(x,y,z)与柱坐标(ρ,θ,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3、数学应用

  例1建立适当的球坐标系,表示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

  变式训练

  建立适当的柱坐标系,表示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

  例2.将点M的球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变式训练

  1.将点M的直角坐标化为球坐标.

  2.将点M的柱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的球坐标是什么?

  例3.球坐标满足方程r=3的点所构成的图形是什么?并将此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变式训练

  标满足方程=2的点所构成的图形是什么?

  例4.已知点M的柱坐标为点N的球坐标为求线段MN的长度.

  思考:

  在球坐标系中,集合表示的图形的体积为多少?

  三、巩固与练习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球坐标系的作用与规则;

  2.柱坐标系的作用与规则。

  五、课后作业:教材P15页12,13,14,15,16

  六、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与平面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结合起来,学生容易理解。但以后少用,可能会遗忘很快。需要定期调回学生的记忆。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参数方程 (为参数)

  (2)圆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3.复习方向向量的概念.提出问题:已知直线的一个点和倾斜角,如何表示直线的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1、问题的提出: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是,并且经过点P(2,3),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如果已知直线L经过两个

  定点Q(1,1),P(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

  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到点M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P(其中)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参数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分有向线段的数量比。当时,M为内分点;当且时,M为外分点;当时,点M与Q重合。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应用,强化理解。

  1、例题: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1、求直线参数方程的方法;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求交点。

  2、巩固导练:

  补充: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 B.或 C.或 D.或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与直线(为参数)垂直,则 .

  解:直线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则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得, 。

  (四)、小结:(1)直线参数方程求法;(2)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3)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注意参数的意义。

  (五)、作业:

  补充: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y=3x+4则与的距离为_______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基础题。

  解析:由题直线的普通方程为,故它与与的距离为。

  五、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4】

  第四课时: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来确定最值,解决有关点的轨迹问题

  过程与方法: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参数式来求解最值问题

  三、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探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参数简明地表示曲线上任一点坐标将解析几何中以计算问题化为三角问题,从而运用三角性质及变换公式帮助求解诸如最值,参数取值范围等问题。

  (二)、讲解新课:

  例1、双曲线的两焦点坐标是。

  答案:(0,-4),(0,4)。学生练习。

  例2、方程(t为参数)的图形是双曲线右支。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判断曲线形状的方法。

  例3、设P是椭圆在第一象限部分的弧AB上的一点,求使四边形OAPB的面积最大的点P的坐标。

  分析:本题所求的最值可以有几个转化方向,即转化为求的最大值或者求点P到AB的最大距离,或者求四边形OAPB的最大值。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时四边形OAPB的最大值=6,此时点P为(3,2)。】

  (三)、巩固训练

  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B.或C.或D.或

  2、椭圆()与轴正向交于点A,若这个椭圆上存在点P,使OP⊥AP,(O为原点),求离心率的范围。

  3、抛物线的内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原点,其重心恰是抛物线的焦点,求内接三角形的周长。

  4、设P为等轴双曲线上的一点,,为两个焦点,证明

  5、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

  解:把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1+t)2+(1-t)2=4,得t=±1,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得交点为(0,2)和(2,0)。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来确定最值,解决有关点的轨迹问题,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正确使用参数式来求解最值问题,要求理解和掌握求解方法。

  (四)、作业:

  练习:在抛物线的顶点,引两互相垂直的两条弦OA,OB,求顶点O在AB上射影H的轨迹方程。

  五、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 的图象得到函数 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 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板书

  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备课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二、讲解新课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2.弧度制的定义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师生共同活动)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

  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四、课堂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课后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板书

  高中教学计划小编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高人之初教案精华15篇

人之初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汇总

高一物理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实用8篇

高中美术教案

让自己高兴大班教案精选

大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合集

高中教案

高中数学教育教案精选

高中数学教育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11篇

高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通用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精选6篇

数学教案高中范文精选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的大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通过建立复平面上的点与复数的一一对应关系,自主探索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复数是否也能用点来表示呢?

  二、学生活动

  问题1 任何一个复数a+bi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惟一确定,而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怎样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呢?

  问题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与以原点O为起点,A为终点的向量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复数能用平面向量表示吗?

  问题3 任何一个实数都有绝对值,它表示数轴上与这个实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任何一个向量都有模,它表示向量的长度,那么相应的,我们可以给出复数的模(绝对值)的概念吗?它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问题4 复数可以用复平面的向量来表示,那么,复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几何意义呢?它能像向量加减法一样,用作图的方法得到吗?两个复数差的模有什么几何意义?

  三、建构数学

  1.复数的几何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复数a+bi的实部a为横坐标,虚部b为纵坐标就确定了点Z(a,b),我们可以用点Z(a,b)来表示复数a+bi,这就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2.复平面: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其中x轴为实轴,y轴为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因为复平面上的点Z(a,b)与以原点O为起点、Z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复数z=a+bi,这也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4.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由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两个复数差的模就是复平面内与这两个复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同时,复数加减法的法则与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坐标形式也是完全一致的。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了解在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

  了解柱坐标、球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变换公式。

  德育目标:

  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空间点的位置的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利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模式: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我们用三个数据来确定卫星的位置,即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经度、纬度。

  问题:如何在空间里确定点的位置?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顾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_科_网]

  极坐标的意义以及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原理

  二、讲解新课:

  1、球坐标系

  设P是空间任意一点,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连接OP,记|OP|=,OP与OZ轴正向所夹的角为,P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Ox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Q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为,点P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组表示,我们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球坐标系(或空间极坐标系)

  有序数组叫做点P的球坐标,其中≥0,0≤≤,0≤<2。

  空间点P的直角坐标与球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2、柱坐标系

  设P是空间任意一点,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用(ρ,θ)(ρ≥0,0≤θ

  平面oxy上的极坐标,点P的位置可用有序数组(ρ,θ,Z)表示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柱坐标系

  有序数组(ρ,θ,Z)叫点P的柱坐标,其中ρ≥0,0≤θ

  空间点P的直角坐标(x,y,z)与柱坐标(ρ,θ,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3、数学应用

  例1建立适当的球坐标系,表示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

  变式训练

  建立适当的柱坐标系,表示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

  例2.将点M的球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变式训练

  1.将点M的直角坐标化为球坐标.

  2.将点M的柱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的球坐标是什么?

  例3.球坐标满足方程r=3的点所构成的图形是什么?并将此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变式训练

  标满足方程=2的点所构成的图形是什么?

  例4.已知点M的柱坐标为点N的球坐标为求线段MN的长度.

  思考:

  在球坐标系中,集合表示的图形的体积为多少?

  三、巩固与练习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球坐标系的作用与规则;

  2.柱坐标系的作用与规则。

  五、课后作业:教材P15页12,13,14,15,16

  六、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与平面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结合起来,学生容易理解。但以后少用,可能会遗忘很快。需要定期调回学生的记忆。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参数方程 (为参数)

  (2)圆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3.复习方向向量的概念.提出问题:已知直线的一个点和倾斜角,如何表示直线的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1、问题的提出: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是,并且经过点P(2,3),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如果已知直线L经过两个

  定点Q(1,1),P(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

  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到点M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P(其中)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参数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分有向线段的数量比。当时,M为内分点;当且时,M为外分点;当时,点M与Q重合。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应用,强化理解。

  1、例题: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1、求直线参数方程的方法;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求交点。

  2、巩固导练:

  补充: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 B.或 C.或 D.或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与直线(为参数)垂直,则 .

  解:直线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则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得, 。

  (四)、小结:(1)直线参数方程求法;(2)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3)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注意参数的意义。

  (五)、作业:

  补充: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y=3x+4则与的距离为_______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基础题。

  解析:由题直线的普通方程为,故它与与的距离为。

  五、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4】

  第四课时: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来确定最值,解决有关点的轨迹问题

  过程与方法: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参数式来求解最值问题

  三、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探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参数简明地表示曲线上任一点坐标将解析几何中以计算问题化为三角问题,从而运用三角性质及变换公式帮助求解诸如最值,参数取值范围等问题。

  (二)、讲解新课:

  例1、双曲线的两焦点坐标是。

  答案:(0,-4),(0,4)。学生练习。

  例2、方程(t为参数)的图形是双曲线右支。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判断曲线形状的方法。

  例3、设P是椭圆在第一象限部分的弧AB上的一点,求使四边形OAPB的面积最大的点P的坐标。

  分析:本题所求的最值可以有几个转化方向,即转化为求的最大值或者求点P到AB的最大距离,或者求四边形OAPB的最大值。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时四边形OAPB的最大值=6,此时点P为(3,2)。】

  (三)、巩固训练

  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B.或C.或D.或

  2、椭圆()与轴正向交于点A,若这个椭圆上存在点P,使OP⊥AP,(O为原点),求离心率的范围。

  3、抛物线的内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原点,其重心恰是抛物线的焦点,求内接三角形的周长。

  4、设P为等轴双曲线上的一点,,为两个焦点,证明

  5、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

  解:把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1+t)2+(1-t)2=4,得t=±1,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得交点为(0,2)和(2,0)。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来确定最值,解决有关点的轨迹问题,选择适当的参数方程正确使用参数式来求解最值问题,要求理解和掌握求解方法。

  (四)、作业:

  练习:在抛物线的顶点,引两互相垂直的两条弦OA,OB,求顶点O在AB上射影H的轨迹方程。

  五、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 的图象得到函数 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 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板书

  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备课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二、讲解新课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2.弧度制的定义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师生共同活动)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

  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四、课堂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课后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板书

  高中教学计划小编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