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编辑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关于“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的文章,如果我的策略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请收藏一下哦。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1】
1、对6-10的感性认识。2培养良好习惯,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对立用小棒摆6-10,(2)学生上台摆。
每人准备8根小棒,按不同的分法分成两堆。
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摆一遍。
分小组讨论怎样记8的组成,教师归纳。
1、引导学生看例4,说说图意,在根据图意把图下的填空补充完整。
2、问:这里的1、2、3、……6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吗?
4、这些第1、第2、……第6,是表示小动物的位置与顺序的。一共有6个运动员的6才是表示数量。
1、要求学生把6-10这几个数字填在尺子的方格里。
1、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突出10的认识,感悟10与1-9各数的关系。
出示题目,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填一填。
(1)读题,依次连线,这里写着数字1、2、3、4、……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起来,看看你最后连成了什么图形。
观察:这幅图说了什么,有谁知道发射火箭是怎样数数的?为什么倒数?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2】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3】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4】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去理解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练习、例题去自觉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材分析:基于面积和周长的所学知识,从而比较面积周长不同。
学情分析:全班21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另外5名学生中,3人掌握面积如何计算,2人掌握周长如何计算。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六、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笔;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手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14(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黑板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24(厘米)
=15×2
=30(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 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12×3=36(平方厘米) 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用直尺画出下列两图形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8+5)×2=26(厘米) 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 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合并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面积:(8+5)×5
=18×2 =13×5
=36(厘米) =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
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80第6、7、8题.
板书设计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通过演示和操作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一名同学从1数到10.
2、老师在实物展台上出示4个正方形片、7个三角形片和10个圆片.请同学们分别数一数这些图形的个数.
[评:通过检查学生数数的能力,了解到学生不仅能抽象地数数,还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同样多.
1.出示教材第5页的萝卜和白兔图.
提问:有几个萝卜?几只白兔?
提问: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师边说边连线,将萝卜和白兔连起来)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白兔吗?
师: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白兔,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的个数同样多.
提问:谁能象老师这样完整地说说萝卜和白兔的个数同样多.
2.学生操作.
(1).师在黑板上竖着贴出2个○,要求学生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
(2)师要求全体学生在课桌上竖着摆出2个○,再对着○摆□,要和○同样多.然后让学生看看摆的是否同黑板上一样.
(3)全班同学独立摆.先横着摆4个○,再摆△,要和○同样多.
提问:你们一共摆了几个△?请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练习(出示下图).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6】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具体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感受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许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圆片若干个、小棒。
创设情境,理解加法含义。
理解加法含义。师:2辆车和一辆车合起来是几辆车?你怎么知道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指明: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认识加号。
师:在数学上,2和1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师领读,生跟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符号,你准备怎样记住它?
合作交流,探索算法的多样化。
摆一摆。
师:请拿出学具圆片。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圆片?你怎样列式?
小组合作,探讨算法的多样化。
师:3加2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
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师:刚才大家想出那么多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田字格中的3个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指导以及观察各学生的计算能力。
集体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一图两式,体会加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观察对比,找出规律。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你会列算式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课堂活动。
说一说,填一填。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
画一画,算一算。
教师帮助学生弄懂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反馈,订正。
看图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看看一共能写出几个不同的算式。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7】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交流中养成尊重别人看法的良好习惯。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1)同伴交流图意。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的时候,很难分辨谁轻谁重,怎么办?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出示秤和天平。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轻 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备注: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8】
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 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玩具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