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中国学生与他国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障碍又使留学生难以扩大社交范围,有的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资深留学专家认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压力倍增挫败感
留学生普遍面临几个问题:异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障碍、中西方教育模式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网络的断层等。
英文不好的学生在与本地西人交流时,可能不自觉滋生自卑和被歧视感,潜意识中会选择回避,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如此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对于家境好的学生,从优越到自卑的心理落差尤其大,容易导致心理抑郁和自闭。
学业方面,中国的被动受学和西方的自发求学差异性很大,令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成绩不好也会令其产生挫败感。至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对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不满和积怨长期压抑在心中,若不懂得疏导和调适,迟早会以较为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很多学生“宅”而不出,沉迷网络和影碟,是一种回避现实的行为,转而在网络上寻找被肯定和满足感。在心理学上,他们退守内心的“安全地带”,也就越发难适应现实生活。
准备充足再出国
中国学生刚到国外,学习跟不上,交流困难的情况很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都是可以解决的。他建议学生留学前全面而正确地看待海外生活,并以客观的心态面对出国。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但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做好输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学习自我激励的方法。在国外只身一人的时候,诚然朋友可能会互相帮助,但自己内心的坚强才最重要。第三,给自己找一个参照对象,这个榜样可以是比你先到的留学前辈,他们也遇到过这些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的?鼓励自己,既然他们可以成功,那么我也可以。
减压技巧
■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生活作息上要讲求规律和计划。
■ 适当做运动,找寻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参与,让生活更充实起来。
■ 尽量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投入本地文化,参加如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对外向的学生来说,多交朋友非常重要,内向的学生可以考虑寻找相对温和的群体交往。
■ 抛开面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与人沟通,提高语言能力。
■ 对于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多与人倾诉,或者心态坦然地寻求心理辅导,不要将这与心理“有病”相提并论,大学里多有这样的辅导中心。
■ 把握明晰的“自我界线”,有技巧性地表达不满和拒绝,赢得尊敬和足够的心理缓冲空间,这点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