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17)》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 试卷 国家公务员考试,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06分04秒。
本文是关于“网络政治制度化建设”的2011年国家《申论》预测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考生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
2.本试卷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我的提案会及时发在我的博客上。”2010年两会上,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复。不少代表、委员都开设了博客,直接在网上亮晒自己的建议、提案,或者意见观点,有的甚至公开征集网友的点子建议。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教授所言,网络,正成为民意舆情集中的空间,因为这里开通着永不堵塞的民意直通车。
据一份权威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比2008年增长20%以上,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一项网络调查更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民主政治充满期待。
200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断通过网络与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倾听民意。农业部、环保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也纷纷在网站上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渐成时尚。
“两会上我的不少建议、提案,都是通过网络征集到的,不少都是网友的好主意。”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这样坦言。王旭东委员更是认为,在未来“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医改”、“教改”等一系列宏观决策部署的落实中,网络必将成为各级领导层制订决策、了解基层民生的又一个好帮手。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对代表委员说”等栏目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普通民众与代表委员的权利无异。网络问政,将成为常态,让我们都来习惯这一表达。
2.网络,无疑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民众呼声在网上聚集,百姓疾苦在网上晾晒。可以这么讲,互联网不折不扣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留声机”甚至是“扩音器”。通过网络,官员足不出户便能了解民生,无疑“延伸了”官员的耳朵和眼睛。这种“零距离”、“全天候”的方式,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民生问题来得更加快捷、更加原生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与“2009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湖南行”全体代表一起畅谈“网事”时介绍说,“要通过互联网把最偏远的民生问题摆到最贴近的案头上来解决”,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各级官员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执政为民的新风尚、推进工作的新平台。
3.2008年11月,浙江在线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委领导系列访谈”,10位省委常委分别做客直播室与网友直接对话,相关专题页面访问量达3757万人次,网民提问跟帖和留言达10118条。2008年至今,仅通过浙江在线与网民互动的浙江官员就达到60多位,并成为一种常态延续着。2010年伊始,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就走上网络,就网民关心的国土、房价等问题互动交流,拉开了新一年“网络问政”的序幕。
“网络问政”不仅在浙江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明才说,7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展“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问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2009年,仅一家网站的此类调查,就收到30余万张投票、4万余条留言。“从屈指可数的数千人,到30余万张投票,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网络问政’发展之迅速。”沈明才说,前不久,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网络问政
5.虽然当前网络问政方兴未艾,但对于网络民意的敷衍、懈怠仍然存在于部分政府部门中。据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公布的对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的调研结果,政府网站作为地方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长期打不开;要么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更新非常不及时;要么是寻找信息非常困难,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是花费大量时间后仍是一无所获。
而且,现在很多官员对于网络民意在心里仍比较抵触,面对网民“问事于政府”,诸如“已阅”这样的答复常常让网民无所适从。他们对网络民意的反应是被动的,也就是当一件事在网络上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相关政府部门的反应才姗姗来迟,这就有一种被网络推着走的意味。因此,网络问政应该突出主动性,主动了解网络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所言,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当网络民意愈来愈被政府重视时,如何让网络问政成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网络问政无疑很“好看”,体现了政府在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但如果让其有丰富的内容而变得“好吃”,真正成为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工程,就需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开辟民意表达的制度通道。没有制度的推动,网络问政有可能成为“一阵风”,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热度特别高,而一旦过去,也就迅速降温。同时,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网络问政也有可能成为因人成事的现象,随着某一位领导的更换而变得不稳定。显然,从重视到倚重,网络问政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