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网整理: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2-08-25 01:58:11 申论辅导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国家公务员,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08分45秒。

一、时政背景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文化部拟定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在今后5年内实现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为此,将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10月份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题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和人们繁荣文化市场的新期待。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央专门成立了由中宣部等17个部门组成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各地也建立了指导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制59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595家,人民网等10家重点新闻网站完成转制任务,22个省区市实现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千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北京市儿童艺术剧院转企后,推出《红领巾》、《安徒生》、《迷宫》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儿童剧,演出场次从转企前的100场增加到600多场,总收入从77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9万元增长到5.4万元。

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发挥不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问题突出体现在文化企业“软小散滥”、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盲目发展的苗头一定程度存在等方面。

1、“软小散滥”问题突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由于起步较晚和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我国的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2、政策法规尚不健全。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布实施的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2009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财政支持上,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税收优惠上,国家对出版业给予了降低增值税税率、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支持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一系列政策措施吹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但从总体上看,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一方面文化立法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产业政策还需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盲目发展苗头已现。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相继上马大型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纷纷亮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但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全国有几十个城市已开工或准备建设大型动漫主题公园或文化主题公园,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还有的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之名搞房地产开发。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规划、引导和调控,很可能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三、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

1、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大大激发了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在发展的浪潮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一些地区为争夺历史名人墓地、故居出现非理性炒作,各地纷纷上马内容雷同的创意园区等。对此,你怎么看?

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我国某些地区、某些人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并不完整,还只是流于表面。事实上,实践已经证明,文化产业并不能脱离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适量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文化市场,然后才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经济社会发展得越好,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就越高,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就越强。由此,发展文化产业不能盲目地抱着“跨越发展”的态度,不考虑当地的经济承载能力,特别是政府主导建设的相关项目,如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更需要科学的评价和规划,否则就必然会导致盲目的投资,不仅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更会损害城市的整体利益。

2、有的地方热衷于搞文化活动、文化项目,而在农村基本的文化设施却不全。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要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努力实现文化发展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一方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则,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项目。抓住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高雅艺术下基层”、“彩色周末”等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好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银企融合工程”,搭建融资平台。探索适应和引导市场需求、撬动最大增值环节的资源整合途径,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其“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使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施好“名人名品名栏目”工程,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运用先进科技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催生新业态、增强竞争力。当前,重点是抓好报业、文化、广电、出版等部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通过不懈努力,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文化产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打造更多文化市场主体。

2、下大力气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已转制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3、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大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企业建立自身信用档案,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贷款资料。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开发新型融资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对接,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文化产业。

4、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大力培育和发展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等产业,加强动漫游戏研发、制作、运营和衍生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

5、大力发展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放宽民营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6、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各类人才。着力加强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健全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流动和保障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向人才倾斜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7、塑造文化品牌。知名品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推出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企业,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引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从“中国制作”走向“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要适应我国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强化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会议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申论真题 申论答案 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考什么?考试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考什么

国考考察题型的答题技巧

国考题型的答题技巧

2021公务员考试:考前冲刺得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得分技巧

2020公务员考试:初期备战指南

公务员考试辅导

2020公务员考试:如何准备笔试?

公务员考试攻略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经验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行测在冲刺阶段中该如何备考?

行测备考

公务员申论和行测的攻略规划

公务员申论攻略规划

公务员考试备考的误区

公务员考试

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该怎样制定申论复习计划?

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