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试题1

2012-08-30 13:25:52 闻一多同步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浠水(xī)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ào)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仰之弥高(更加)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B.锲而不舍(刻) 心会神凝(领悟)

  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迥乎不同(差得远)

  D.沥尽心血(滴) 警报迭起(屡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他要给我们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 ,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弱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4分)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7.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3)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

  (4)《烙印》《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均为臧克家的作品。( )

  (5)《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现出反帝爱国的激情。( )

  二.整体感悟(8分)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分)

  2.课文的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3分)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么看?(2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0分)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 和 。(2分)

  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2分)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四、拓展阅读题(15分)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很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

  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呜?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的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1.文中的“他们”是指 。“你们”指的是 。

  “我们”是指 。(3分)

  2.文中画线的三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分)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句中的前一个“李公朴”指的是 ,后一个“李公朴”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第2段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1分)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5.这两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1分)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C.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6.文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讲演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联系课文的后半部分,说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些什么。(3分)

  五.中考题(4分)

  1.(2006,云南,2分)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 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2.(2006,泰安,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六.探究性学习(6分)

  本文的语言精炼含蓄,有的很普通的一个词,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手法,是耐人寻味的。请体味下面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他自己也没“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七.综合性学习。(7分)

  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你一定喜欢读书。

  1.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完成的情况。(3分)

  2.请你为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4分)

  八.写作练习(30分)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一些令你难忘人,请你采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对他(她)进行描写。300字以内。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Ⅴ.一.1.C 点拨:A项“锲”应读qiè;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 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

  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 “ 迴 ” 应为迥,“即”应为既

  3.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

  4.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5.(1)比喻(2)比拟(3)比喻 (4)反复 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1)记叙 (2)描写(3)描写 (4)议论 抒情 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1)√ (2)╳ (3)√ (4)√ (5)√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二.1.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点拨:本题要求从整体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要点。

  2.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得过渡十分自然。

  点拨:要深刻领会过渡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这篇文章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妙处。适当用一点文言词可使文章精炼,增加语言的味道。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三.1.承上启下(过渡) 说 做

  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点拨:思考文章的立意与选材,即这部分文字根据中心选择了哪些事情。

  3.1.(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点拨:要善于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4.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点拨: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说”与“做”是统一的。

  5.“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 ,勇于牺牲。

  四.1. 反动派 特务们 革命人民

  2. 排比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

  3. 李公仆本人 像李公仆一样的革命者 革命力量必定越来越大

  4.D.

  5.C.

  6.对革命人民战胜反动派、争取民主自由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7.闻一多先生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积极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学习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点拨:要重视对比阅读、注重知识迁移,提高阅读及分析能力。

  五.1.D. 点拨:D句中在这个位置停顿,用了逗号,就表示两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从表达的意思上看,前一句说“欢迎“,后一句又说“不欢迎”,究竟是欢迎还是不欢迎?令人费解,表意不明确。

  2.B 点拨:A 句属于搭配不当,“唱着”和“歌声”不能搭配在一起;C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在“仿佛把我……”的前边加上主语“它”;D句属于分类不当,因为“广大班主任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修改病句,考查的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它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六.1.这两个“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的意思。

  2. 这里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没有说”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3.本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不仅是“言“,也是“行“。

  点拨: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探究这种语言现象,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1. 示例:担负的任务:搜集“名人读书的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 点拨:开放性题目,除上述6项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完成情况: 点拨: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

  2.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举行报告会、活动总结。 点拨: 各项内容符合题意即可。

  八.(作文思路、例文、点评、总评、见《点拨》七下P 313“五”)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试题的解答策略

中考语文试题解答策略

2020中考语文备考: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