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
1.填写下表。
2.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写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
②《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名句是 ,表现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③《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
④《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3.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景象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混沌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
4.问题探究。
①《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②《爱莲说》以菊和牡丹来衬托,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不独子其子( ) ②壮有所用( )
③矜、寡、孤、独、废疾者( )( )( )( )( )
④女有归( ) ⑤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⑦外户而不闭( )
⑧是谓大同( )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7.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8.简答。
①课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用“‖”标出层次。
②课文说明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二)
【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乙】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9. 《石壕吏》中写了“夜色”,《木兰诗》中也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10.请分析“老妪应征”和“木兰从军”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11.从《石壕吏》和《木兰诗》中,你一定对古代战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50字)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2.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①此公欲来。( )
②老人肯相引之此。( )
③此殊不缺也。( )
13.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14.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
15.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四) 吟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这首诗的体裁是 ,韵脚是 、 、 。
18.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锤( ) ②等闲( )
③浑( ) ④留( )
19.本诗也是托物言志的佳作,本诗所咏之是什么?请写在诗题的横线上。
20.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三、写作(3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仙人球是一种很贱生的植物,在干旱缺少肥料的条件下仍能生长旺盛。有人曾经给一棵仙人球以优厚的待遇——水肥充足的供应。结果,这棵仙人球很快地就腐烂了。
这则材料中的“仙人球”由于“溺爱”死去了。它能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溺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溺爱”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第五单元B卷
一、1.略 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遂与外人间隔;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葛诸庐,西蜀子云亭;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C 4.①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②突出作者的志趣;可以看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一)5.①以……为儿子;②发挥作用;③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④女子出嫁;⑤到,在;⑥从,自;⑦用门闩插门;⑧这 6.不能颠倒。因为这是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的。 7.因此,人们不仅以他的亲人为亲人,不仅以他的儿子为儿子,让年老的人有快乐的晚年,让成年的人发挥作用,让年幼的人正常的生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有正常的生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8.①总分总结构。层次: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②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二)9.《木兰诗》的“夜色”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10.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11.提示: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勇敢参战等方面阐述。
(三)12.①杨氏;②大穴;③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13.C 14.穴中人;杨氏 15.D 16.①这个人想到这里来,你们能接纳他吗?②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贤能的人了。
(四)17.七言绝句;山、闲、间 18.①锤打;②平常;③全、都;④保留 19.石灰 20.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自己正直为人、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21.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