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季节性作借口诈骗
利用介绍工作来讹骗巿民的案件时有发生,歹徒于报纸及互联网刊登介绍工作广告,吸引急于找寻工作的市民上钓。歹徒行骗的藉口更有“季节性”,例如在年底时会称因为一些公司或企业职员放年假致人手不足,需要大量职员工作;现在刚巧是各大学和中学学生放暑假,所以又利用暑期工来吸引学生上当。歹徒利用介绍工作的手法来讹骗有两种,第一种是讹骗个人身份及资料。当歹徒约见求职人士时,会要求事主填写一份详细的个人资料,其中包括个人资料、银行户口和信用卡资料。歹徒得到这些资料之后,便会制造假卡向商店及财务机构行骗。另一种是当受害人与伪装中介公司职员面谈后,职员会要求受害人交出按金或手续费,但从没有为受害人真正去找工作,纯粹是一种讹骗金钱的手法,有些“中介公司”于骗取一定受害人数目之后,便会换离原本的地址,再以另一间公司名义在另一处地点“开张”。市民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曾经向他人提供个人资料,应特别小心考虑对方将会如何使用自已的个人资料,如曾经向外人提供个人资料,要特别留意银行及信用卡的月结单,是否曾有大笔开支是自已从来没有用过,如有怀疑应与有关财务机构联络。
二、介绍工作没有下文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透露,他透过电脑互联网看到介绍工作的广告,于是与对方联络,事后获悉发出招工广告的是一间中介公司,与中介公司职员会面后,对方表示要收1,000元按金和500元行政费,职员表示如果见工不成,按金于扣除必要费用之后可以退还,他交了手续费后,所谓的“工作”就完全没有下文,所以怀疑受骗,因此特别提醒同学们在找工作时,不应缴交任何手续费。
其实歹徒利用市民找工心切讹骗金钱的手法是层出不穷,对象亦非锁定某一类特定的人士。最近有几名市民在报章广告上,看到有职业介绍中介公司代中国一些大机构诚聘人才,于是上门应征。
中介公司主事人向他们出示中国多间大公司行政总裁与该机构的通信,以博取受害人对该公司的信任,于是就委托该中介公司为他们寻求高薪要职,中介公司职员向他们表示,由于加中两地相隔很远,联络及奔走需要一定经费,于是收取了一笔手续费。但自些之后就一直没有回覆或再与受害人联络,当受害人到公司追问情况时,职员总是推说“仍在找寻中”。其后受害人发现该公司同时欠员工的薪金,于是起了怀疑,因而循民事诉讼方式要求公司还款,案件正在排期审理。
三、工资无限期拖欠
王弘是05年到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读法学的硕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打工,他主要是为这个公司处理一些英文的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审核。虽然公司规模不是很大,但在这里打工的留学生能有10多个人。打工的第一个月,王弘得到了老板给的工资。当他拿到工资袋时,身边的几个打工的留学生都感到惊讶:他刚来一个月怎么就发了工资。沉浸在第一份收入喜悦中的王弘并没有在意他们的话。
第二个月,老板照常是这样,发工资时,王弘觉得很开心,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的辛苦钱,他还请了朋友去吃了一顿牛排大餐。第三个月到了发工资时,老板开了一个会,他对大家说:“这个月公司的钱款没收回来,大家忍一下吧,下周款回来就发。”王弘以为公司有了困难是暂时的,没说什么。到了下周,老板就像没有这回事,又过了一周,王弘忍不住了,问老板,老板说:“眼看就要到月末了,等到月末一齐发吧,那时候还好结帐。”既然这样,王弘也没有办法,好不容易熬到了月末,可还是没有发。这样又忍了一个月后,与老板的屡次谈判均无任何结果,这时候,王弘突然想起刚来的头一个月,为什么其他的几个打工的留学生用那么诧异的眼光看着他。原来,这个陷阱是人人都遇到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学生赴加拿大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考虑在那边的工作情况,这样即可以适当的帮父母减少负担,而且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但也要留意校外打工的陷阱,谨防贪图工资利润高,而吃大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