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导引 2

2012-11-08 13:13:11 中考历史

剖析重难点

 

1.秦统一的影响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不同统一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学好本课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将有极好的启迪。

 

2.图说秦朝的中央集权

 

 

 

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什么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它有哪些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经济根源: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3)理论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

 

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即财源由中央垄断。

 

2)剥夺地方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4.关于“焚书坑儒”

 

直接原因:儒生方士等攻击郡县制和以古非今,且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暴政。

 

目的:巩固郡县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评价: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也是秦朝暴政的突出表现之一。

 

5.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认识

 

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因为他们的目的和陈胜、吴广一样,是为了推翻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了。

 

6.汉武帝为何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指国家高度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的巩固,特别是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一方面董仲舒讲的儒学实际上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二是禁止其他各派学说传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学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三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的长期泛滥;四是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五是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7.图示两汉经济的内在联系

 

 

 

汉代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只要农业在进步,手工业和商业就不可阻挡地会前进。因此,尽管汉代统治者实现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汉代的商业还是在持续发展。

 

8.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汉代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代的统治者如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光武帝等人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措施(如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技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水利的兴修、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也是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9.两汉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科技成果

 

1)汉代的牛耕已使用了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犁上还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 000多年。

 

2)两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

 

3)两汉时已经有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这属于世界首创,比欧洲早1 000多年。

 

4)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已使用提花机。

 

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已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 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

 

6)汉代的炒钢技术是世界首创,欧洲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10.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比较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 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秦始皇统治时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此时天下刚统一,基础不牢,最后秦朝的统治仅仅14年就灭亡了。汉武帝虽穷兵黩武(反击匈奴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他执政时,汉政权已经历了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有人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11.对汉代和亲政策的理解

 

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历史上的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这种和亲政策);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12.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13.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14.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

 

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农具改进、温室栽培蔬菜等);

 

各民族往来的加强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如张骞通西域、匈奴统一后发展、昭君出塞的意义);

 

中外交往的增多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如佛教的传入);

 

人民群众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如: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5.鲁迅先生为什么对司马迁的《史记》给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评价

 

因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学法指导

 

1.字头浓缩记忆法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

 

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2.图示记忆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图示形式使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形象直观效果的一种记忆方法。

 

示例:秦朝疆域图示记忆法

 

 

 

3.列表记忆法就是将同类的知识用表格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使头绪繁杂的知识条理分明。它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

 

示例:秦朝兴亡列表记忆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

秦灭六国,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09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

巨鹿之战(项羽)

公元前207

秦朝灭亡(刘邦)

公元前206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

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