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理困扰的教育对策

2012-11-20 09:13:35 中考心理辅导

  为了保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优化家庭环境、优化校园环境、优化社会环境,是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建的。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倾注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重托。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家庭的积极作用

  正视中学生的反抗期:反抗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一事实。不要再认为是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不知所措地陷入与孩子的矛盾之中,与孩子纠缠不清,这样会使问题复杂化。父母要意识到反抗期的矛盾焦点在于: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中学生认识超前是指自己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孩子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因此,父母不能再把中学生作为支配的对象,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要给予他们话语权、要支持他们的选择权。中学生已开始不再依从于父母,而要成为独立的自我了。

  转变成权威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温暖而严厉。他们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且能严格执行。同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的内心需要和具备的能力相一致。他们既高度重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和自我管理,鼓励亲子间的双向交流,能听取与接收孩子的意见,同时又承担管教孩子的根本责任。权威型父母以一种合理的,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对待中学生,在有关纪律的问题上常与孩子进行讨论并能详细作出解释。我国研究者的结果表明,权威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具体来讲:

  

 

  其一,权威型父母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了关心他人和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模式,而孩子能够通过模仿获得这种行为模式,学习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其二,权威型父母允许孩子在明确的规范内做决定,并且提供反馈,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同样,让孩子作为决策者之一参加各种家庭讨论,以此能够激发他们对选择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促使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三,权威型家庭中温和而积极的情感联接会促进中学生的自我成熟,提高他们理解、遵从他人观点的能力,能够较好的融入团体。

  其四,权威型家庭所提供的信任感有助于中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成熟,掌握理性处理问题的技能。

  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所言所行,对子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待人接物,对社会的看法,对工作的态度,夫妻间的交流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子女心里,对于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有意无意的将父母的观念视为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其中不乏曲解了父母的观念。许多孩子在应对日常事件时都会首先参照父母的方式,甚至某些观念和习惯会被子女沿用到很久。因此,身为父母在未成年子女面前,应有所选择有所控制的发表言论,应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传授给子女。其实,我们不是因为生养了孩子就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我们是在抚育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同步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过去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可能会忽视某个孩子的教育,值得欣慰的是还有其他孩子能够正常成长。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失误就是这个家庭教育的全部失败,带给父母的将是终生的悔恨和痛苦。所以,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完善自我言行,需要再学习,需要跟随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家庭的教养内容和方式,越来越宽松和放手,将孩子的教育当作家庭事业来经营,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成为孩子的朋友:面对发育成人的中学生子女,父母必须改变教养模式了,不应当再像对待儿童那样百般呵护、不忍心让孩子吃苦、事事亲力亲为,遇到问题要么大声训斥,要么动手教训,要么替孩子做主。总认为孩子不懂事犯错,教训过就好了,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延误孩子建立责任心、自主性和独立性。家有中学生的父母要学会改变位置,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逐渐放下说教者的姿态,学着去做孩子的朋友,平等的与他们对话,倾听他们的烦恼,尊重他们的选择,对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自己解决,让他们遭受挫折,因为有些错误在少年懵懂时经历比到成年后再犯错所付出的身心代价要小很多。允许孩子犯错并能及时的纠正,会让孩子自己体验到自律的重要性。此时父母可以作为观赏者,用鼓励和引导陪伴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他们担当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像朋友那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为他们出谋划策,做孩子的坚强后盾,辅助他们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

  2.学校的教育策略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护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中学生健康成长,这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自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水平。这样,在与中学生交流中,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交流技能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在课堂上做他们的老师,在课后也能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做他们的朋友,分享他们的快乐与苦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进师生间的信任,使学生能无所顾虑的倾吐心声,这样才能全面的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共同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氛围。

  建立心理辅导站: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常常表现出情绪化、冲动的言行。特别是心理产生困惑和矛盾时,不敢与家长和老师交流,怕受到批评和指责,也不敢与同学交流,担心同学笑话或出卖自己的秘密。由于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不足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选择压抑或逃避,出现各种反常的表现。家长老师很疑惑,分析来分析去始终不明原因。学校如果建立心理辅导站,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会让这些学生看到了希望,他们相信专业的咨询师,相信在辅导站里他们的秘密不会被泄露,相信咨询师是愿意真心帮助他们的。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可以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咨询师的理解和接纳使学生得到安慰,咨询师的引导和分析可以减缓或化解学生内心的纠结,咨询师的鼓励和建议打开了他们的心窗。在心理辅导站中学生能敞开心扉,能得到更多的温暖,能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如何使用有益的心理防御机制。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很有必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的传授,配合相关的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耐挫力,使他们在面对人生挫折或困难时能够坦然应对。在教学,应着力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坚持以激励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坚持以模范为榜样,树立和提倡良好的风气,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感染;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心理健康、为人处事的书籍和文章,让他们从书本上获取一些经验和基本理念,教会他们如何看待友情、爱情、成功、失败等,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活跃中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名人事迹报告、演讲比赛、辩论赛、名著导读、影视欣赏、英语角、文艺汇演、科技展示、春游、体育竞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才华、技能和创新,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和了解,也能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勇于竞争、团队协作,学习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同时,中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促使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善待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学生中有一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和问题的学生。这些问题学生不一定都是坏学生,大多数是由于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产生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他们的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冲动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然而,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被老师忽视、冷落以及同学歧视和嘲讽。其实,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关心的时候。作为教师应保护学生向善向上的本质,不应当对一些学生行为不当或过失轻易的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把他当做坏孩子。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心,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的手段。教师如能最大限度的善待、理解、宽容问题学生,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次同情的问候都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会让他们有所醒悟,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学校和教师有责任让他们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

  3.自我调节作用

  中学生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四面八方的要求和影响,内心常常充满困惑和矛盾,在选择与放弃间徘徊,在顺从与反抗中挣扎。很多时候,中学生对行为结果的不可预测而犹豫不决,有的时候他们又不计后果冲动行事。因此,中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如何学习、接纳、理解、内化各种信息,如何做出行动,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诱惑,怎样才能做出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选择,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尤为重要,这也是中学生应当学会的技能。

  正视身心发展不同步:身体发育的快速成熟,心理发育的半成熟,这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应当正视这一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和网络搜索,加以更多的了解,并且承认这一现实。因此要顺其自然走过这一时期,现实生活中没有超人。在这个时期,中学生要完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成人化,是一个由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所以,要承认自己会在幼稚与成熟间摆动,内心还缺乏生活的经验,不需要急切证明自己长大成人了。即便出现一些问题,要相信周围人都会宽容的,因为心理的成长是伴随着痛苦和失败的。而学习与探索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

  接纳真实的自我:中学生随着自己身体的发育成熟、知识的拓展,与其他同学相比,自我也许并不完美,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从某些方面看自我可能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能力的有限、平常的智力和社会资源贫乏等。其实,这就是真实的我,要完全接纳自己的外在和内在,不攀比、不自卑、不退却,相信一切成功都在于自我内在的努力。内心的健康成长、个人兴趣、志向和能力的不断加强,就能成为社会欢迎的有用之才。我们的社会涵盖着各行各业,每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人没有贵贱之分,职业也不应有高低之分,尽自己所能安居乐业,对社会对他人既有索取也有回报,这些就体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学习理性思考: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情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但由于社会阅历不深,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常常容易感情用事。生活中遇到矛盾、感到委屈或者不满,便会不假思索地去争吵、怄气,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有时在一气之下作出违规的行为。这就需要学会理性的思考,面对刺激事件首先克制冲动,问清原由,参考他人看法,特别要避免过分概括、绝对化、夸大化的思维定势,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减少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所以说,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需要进行痛苦的“蜕变”,从一个莽撞、反叛、冲动的少年逐渐转变为能够自制、自尊和友爱的成年人。

  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中学期间,是学习知识、培养情操、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学校开展组织的各种活动,还是社会组织发起的有益活动,对中学生来说都是学习、锻炼的好机会。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潜能;能够观摩、学习其他同学的特长;能加强同学间情感和互助;能有机会接触社会活动、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正确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很多情况下中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是由于认知出现偏差、不合理的信念和判断导致心理困惑。某高一男生小I,成绩很好,一次上课时看课外书被老师当众批评,回家后母亲继续批评,小I感到老师家长都认为自己变坏了,学习再好也没意思了,开始躲避老师和家长,不上课到网吧去玩,觉得在网游上找到了满足感。家长老师很心急。经过心理咨询,小I意识到是自己的判断过激,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的批评没有直接关联。自己不能因为他人的小小评价而改变目标。因此,中学生应学会使用有益的心理防御机制:①自我鼓励:在遇到困难或难以坚持的情形下,在心里鼓励自己“我能行,只要坚持一定成功!”,或者想想那些成功人士如何对待困境的;②宽待自己:自己能力暂且不足时,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允许自己放松一下,不必事事争第一;③补偿作用: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加以补偿,重新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④升华作用:改变现有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更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表现出来;⑤正视作用:对目前自己所面临的焦虑和烦恼,不是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服自己去正视它,并且进一步的去主动驱散它,或者寻找某种放松情绪的方法,如向朋友倾诉,出去运动,或者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付出更大的主观努力,从根本上解除焦虑和烦恼。我们知道内心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痛苦、失败、迷茫和醒悟。

  理智上网: 中学生上网是无可厚非的,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地了解世界,学习更广泛的知识。由于网络的鱼目混珠,虚拟与真实的复杂交错,对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想要理出个是非曲直,真是很难。所以中学生不能过于自信,还是防患于未然最好。合理的控制上网时间,理智的选择上网内容,慎重结交网络朋友,在刺激和好奇时刻要能够抗拒诱惑,不适合自己年龄的内容就不去接触。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给自己、给家人带来烦恼或伤害。通过理智上网的控制,逐步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知己好友的陪伴可以消除寂寞感、疏解情绪、满足归属感;同学在一起交流互相提供信息、探讨问题,彼此协助解决问题;同伴间经过交换意见、发生冲突与和解,可以扩展中学生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良好的同伴具有缓解与润滑作用,可以降低中学生与家庭学校间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人际关系中应把握几个重要原则:平等尊重的原则,真实诚恳的原则,理解宽容原则,互惠互利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相互友爱和尊重,注意交往的礼节和尺度,学会区分友情与爱情,要明确中学生的异性交往以友情为好。通过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中学生逐渐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心里时常充满着反抗和服从、自主与依赖、成就感与挫折感、信任与怀疑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探究其影响因素,家庭教养、父母言行、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社会希望他们能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父母们期待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如何让他们成龙成凤成栋梁,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的保驾护航,当各方面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之时,当教育模式能跟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调适时,当素质教育在我们和谐社会生根开花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会朝着健康、蓬勃而去,成为有自信、有自尊、自强不息的年青一代,他们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为我们和谐社会绽放出万紫千红的异彩。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中考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中考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2020中考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中考饮食搭配技巧

2020中考备考期间食谱安排

中考饮食安排计划

2020中考期间的饮食误区

中考期间饮食误区

2020年中考必背的饮食攻略

中考必背饮食攻略

2020中考心理辅导:减小心理压力的技巧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心理辅导:心理两大问题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考前心理辅导的宣泄方法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心理辅导:心理十大调节技巧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心理辅导:如何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

中考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