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异地高考户籍门槛“始”难消除

2013-02-01 19:03:52 高考改革

  新华社上海2012年12月30日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俞菀、仇逸、潘旭、王猛)30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均推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作为人口流入大省,三地在方案中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和要求。作为一项难度大、关注度高、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异地高考方案需统筹考虑多重因素,逐渐放宽、分步推进。也有专家、进城务工人员和网民对异地高考方案的落地,配套政策的跟进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异地高考“破冰” 京沪粤攻坚备受瞩目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此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异地高考方案。但教育专家坦言,这些省份的城市人口结构、教育资源承载力等实际情况,与京沪粤三地不可同日而语,改革攻坚还在北上广。

  与其他省份相比,北上广三地对于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和出台非常谨慎。仅在最新的户籍制度征求意见稿、2013年高考报名方案等政策中,透露了些许“蛛丝马迹”。

  2012年12月30日,京沪粤异地高考方案终于一起揭开了神秘面纱。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明确,将按照“逐渐放宽、分步推进、合理梯度、不断深化”的思路,稳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问题。

  方案规定,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其子女可在本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其子女在本市参加高中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本市参加高考。

  同时,对不符合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待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份同意后,可在沪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借考,由学生户籍所在省份负责录取。

  各大城市对异地高考的有条件放开,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

  专家认为,这促进了本地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更重要的是,以异地高考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有利于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异地高考实现文化素质的提升,不仅能够为城镇化带来创新动力,也为城镇化提供了所需要的人才。

  改革循序渐进 户籍门槛“始”难消除

  北上广三地30日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均与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挂钩。如北京提出2013年出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将与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挂钩。此前按异地高考过渡方案实施,即在北京市出台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和新办法公布后三年内,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北京市将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借考服务。

  上海2014年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以《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为依据,有梯度地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公共教育服务。据悉,《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已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待与国家居住证管理办法充分衔接后发布实施。

  广东省最新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中提到,广东省异地高考工作将分三步实施,2013年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省的进城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有关专家指出,异地高考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北上广等人口流入大省在最初推行异地高考方案中,设置相应户籍“门槛”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由城市人口与教育资源的承载力所决定的。

  “在两者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既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权利问题,也要考虑本地学生的读书利益问题,在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之间达成一种利益平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任远说,如果异地高考一下子放开,会伴随次生社会问题,如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大量新增设施学位、教育质量严重滑坡、“高考移民”等。

  任远分析,当前北上广等“高考洼地”的本地与外来人口社会福利存在显著差异,采取逐步放开、稳步推进的方法是最为合适的。“渐进性”改革是中国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经验和法宝之一,实现本地人口教育利益和外来人口受教育权利的有效协调,“渐进性”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也能够给矛盾和分歧一定的缓冲余地。

  异地高考深入推进“倒逼”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后,网民们最关心的是方案能否按时兑现。

  现实情况是,目前三地教育资源配置压力非常大,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可能还是在允许随迁子女分享有限高中学籍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问题。

  此外,一些网民提出疑问,异地高考何时能真正实现与户籍制度“脱钩”,不再搞积分制或有条件准入。

  来自福建的陈颖新2013年即将读初一,她的母亲吴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女儿在上海参加高考,她已经连续交纳了2年社保,从卖炒饭、开网吧到如今有体面稳定的工作住所,但没有获得居住证A证,恐怕无法满足上海异地高考政策中的积分条件,希望能够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逐步放宽受益面。

  还有不少网民提出,获得异地高考资格的随迁子女若要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条件录取,高考招生指标是否有相应的调整和增加。

  网民“潇洒”说:“如果各地的招生指标不变,那考生都可以去东北和内蒙古参加高考,因为那里指标多、竞争压力小。而北上广等地的录取名额势必更加拥挤。”

  专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牺牲了本地学生的利益来换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福利,更不是什么“利益蛋糕”的分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说:“不能说父母为城市建设做贡献却不管他们孩子的教育,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人口红利,要用公共服务给予补偿,这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就当前形势来看,根据需要增加高校招生指标,或许是缓解所谓本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利益矛盾的最有效办法。熊易寒建议,北上广是否可以向教育部争取若干高考机动录取名额,即根据中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人数,编制单列招生计划?

  从长远来看,异地高考必须与户籍制度脱钩,才能实现教育平等化的初衷。

  专家认为,异地高考政策的破冰必将对高考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在未来的高考招生录取中,会逐步淡化户籍生源的概念,而是将招生指标向最高素质的人才倾斜。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任远表示,中国的大学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招生录取制度必须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这不仅需要通过内部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改变,更需要招生制度的公平和开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只是“地方性大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异地高考有利于打破教育招生的行政区域壁垒,有利于高校吸收到最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人才自身的发展。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异地高考 招生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2020湖南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湖南高考加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