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高考政治考点之栏目,提供与2014高考政治考点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之政治变革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我们千万不要去抢做选择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个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大致评估。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政治变革

  1、类型

  ⑴、富国强兵:管仲改革【奴隶社会】、王安石变法、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

  ⑵、社会转型:商鞅变法

  ⑶、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⑷、挽救危机: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2、认识:

  ①、王朝初的改革成功多,王朝中后期改革失败多。纵观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基本上分两大类:一是新王朝建立之初对统治政策的调整;二是王朝中后期的变法改革。从结局上看,前者多成功、后者多失败。

  其原因:

  ⑴、新王朝的建立者多是雄才大略者,他们亲历了新旧王朝更替的血与火的变革,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个人权威强,调整政策的阻力小。而后者,其改革都是被动的,其进取性相对差,皇权保障作用相对小。

  ⑵、新王朝多是在农民战争推翻旧王朝以后建立的,农民战争对封建统治冲击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而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多没有经过农民战争的调整,封建统治的受到的冲击小,统治阶级派系复杂,保守顽固势力强大。

  ⑶、新王朝建立之初的改革,相对广泛地符合社会各阶级及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而中后期的改革和调整,必然损害统治阶级中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势必引起这部分人的反对,因而改革多归于失败。

  ②、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③、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④、适应生产力发展、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必将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⑤、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阴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⑥、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措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

2014试题库汇总

与2014高考政治考点之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4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之政治人物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考试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过于紧张,盲目抢速度,思维展不开;有人缺乏时间观念,或慢条斯理地答题,或着眼于局部,被某道题缠住无法脱身,或对某道题很有把握,在它上面费了很多心思。所有这些情况都对考出高水平不利。建议: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做选择题,一般来说,一个选择题用50秒,最多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是否更改留待检查时作出决定做一个非选择题,一般用15~20分钟,所写的答案要点与分值基本相当时,就要停下,做下一个题目,等做完后面的题目后,若有时间再补充答案要点。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政治人物。

  对政治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须注意以下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014试题库汇总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每日一练(72...

与2014高考政治考点之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文化发展

高考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⑴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相关链接

  《 《 

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文化创新

高考文综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条件。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文化又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文化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

  (2)文化创新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为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文化工作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辨析:只要立足于实践,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要求)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市场配置资源

高考政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市场不能调节,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注意区分三种手段。

  相关链接

  《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

艺术高考 美术高考

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价值观

高考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价值观部分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相关链接

  《 《 

2014考研政治真题全面解析之史纲考点

考研政治 2014考研政治真题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

  以下《2014考研政治真题全面解析之史纲考点》由出国留学网考研政治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各位同学在看到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史纲部分的试题时,应该是感觉比较愉快的。除了多选题的第28题“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我没有讲外,其余的题目都在暑期或冲刺授课内容中。从总体上看,史纲的选择题命题继续保持知识再现型考查的风格,而大题依然是线索性考查。下面,我就具体的题目逐一进行解析。

  单选题第9题,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他认定改造过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这道题目实际要考察的是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暑期讲义》p32)。这道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命题手法很新颖,即错位知识再现。给你的是一个宏大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的特质,考查的时候却是通过这个宏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具体活动(《新青年》)的特质。

  单选题第10题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这是我暑期班配套习题的原题,在讲义第39页第3题,授课时反复强调过,这题同学们应该稳拿。

  多选题第27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体现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在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所以这项不能选。

  多选题28题,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道题目就是照抄了2011年多选第27题的原题,连答案都是一样的。同一考点,非常短的间隔重复命题,是很少见的,所以课堂上没有讲授。

  多选题29题,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会议,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这道题目是典型的上级知识考查手法,它并没有考查重庆政协、重庆和谈本身,而是考查这两个事件的上级知识——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第二条战线和土改都的上级知识是解放战争,所以是错误选项。

  分析题36题第1问,考查的是宏观判断,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功绩。毛泽东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第一,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第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典型了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功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为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目一般不谈负面的作用,只谈正面的功绩。

  分析题36题第2问,依然是跨时段线索性考察,考查的是改革在各个时段的功绩(探索、坚持、完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我冲刺班讲义“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的模拟题第2问(《冲刺班讲义》第4页),只要按照我讲义上给出的答案作答即可。答案应该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014考研政治考点预测之两大课题

考研政治 2014考研政治预测 2014考研政治考点

  以下《2014考研政治考点预测之两大课题》由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歷史性课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四风”即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是对处理好两大课题的一个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防腐巨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当今的一个时政热点,文都教研室的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了如下几点措施:

  首先要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牢固确立党在新时期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其次要加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确保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党的执政的物质基础。

  再次,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証。隻有巩固和加强党的组织,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証。

  最后,要努力改进领导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因此,党通过什么方式领导国家政权,处理好同国家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和国家机关等非党组织两方面的积极性,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党政分开的塬则不断完善党的领导。


  考研政治频道栏目推荐链接:

  2014考研政治全年时事热点汇总

  2014考研政治模拟冲刺测试题汇总

  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考点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