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高考政治必考点栏目,提供与2014高考政治必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考政治必考点

中考政治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考点

  中考政治必考点


  按题型归类后查看有哪些必考内容和易错知识点:

  题型归类一:涉及案例类、活动类、评析型、意义型、对策型、认识型,该类题型的必考内容有:

  1.珍爱生命: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可贵性);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独特性); 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平等性、有限性、可塑性),善待其他生命。

  2.孝敬父母:包括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情)。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德)。是法定义务(法)。二是如何孝敬父母?少年时期:体谅、关心、分担;长大成人:赡养义务。具体做法:用心/谈心/商量/承诺/检讨/体谅/学习 /原则。

  3.诚实守信:内涵包括实、表、说、做、三个不。意义:原则、核心、基础、他人、自己、社会。地位、作用。思想上:牢记原则;行动上:内涵+对自己、对他人、拒谎言、增光彩。

  4.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需要尊重、善意、沟通(理解);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 处、创造、成就事业。同时,宽容也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 (宽容)。要⑴培养宽容精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⑵正确认识自己;⑶不断求知;⑷换位思考。

  理解不等于宽容,理解=超越+开放;宽容=宽恕+包容;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5.避免违法犯罪:掌握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为: 和 。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明确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明确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6.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如何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求助、巧妙周旋、取证报案等。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劝其报案、保护现场、保留证物等。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主动协助、实事求是、勇于指证。

  7.自我保护:包括哪些权利(人身权、人格权、消费权),包括什么内容,法律依据、侵权表现等。

  8.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内涵;2)科学发展道路:内涵;3)环境问题:形势、国策、现实意义;4)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要求、依据。时事归类

  题型归类二:规划类、经济类、主题类、法律类、科技类、环保类、国际外交类、文教类。该类题型中,易混易错的内容有:

  1.消费权:安全保障权≠生命健康权;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

  3.有关部门≠行政部门;

  4.国家做法≠个人做法;

  5.保护环境≠节约资 源;

  6.现实意义:why≠how;

  7.环境特点:分别反映≠共同反映;

  8.收集材料的途径≠活动形式;

  9.珍爱生命:道德≠法律;

  10.财富源泉:劳动 ≠科技≠知识;

  11.国民经济:主体≠主导...

与2014高考政治必考点相关的中考政治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文化创新

2.3、文化创新

2.3.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重要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3.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要求:

2.3.3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指导原则与重要举措:

(1)根本途径:

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指导原则: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与2014高考政治必考点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1、物质

  2.1.1、哲学的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2运动

  2.2.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2.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2.3、物质运动的规律

  2.3.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3.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把握思维的奥妙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

  2.4、物质决定意识

  2.4.1、2.4.2、2.4.3、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5、意识的能动作用

  2.5.1、2.5.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资深编辑推荐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

  2.7、实践

  2.7.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7.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7.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8、真理

  真理的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9、认识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资深编辑推荐
高考网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年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快也光”,各位考生在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要放松,要继续武装自己。为此,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2013考生特别推荐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大家可以用之作为额外的学习资源。预祝大家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4.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2.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2.2、4.2.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2.4、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3.1、4.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实现人生价值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4.4、人生价值

  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5.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5.2、4.5.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5.4、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4.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4.6.1、价值的实现方式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6.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

高考文综政治必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政治知识点

2013高考作为2013年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本频道精心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文化对人的影响

1.2.1、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2.2、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2.3、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重点把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资深编辑推荐
高考网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