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两汉的历史故事栏目,提供与两汉的历史故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行测常识:秦朝、两汉历史行测常识

行测历史常识 秦朝行测历史常识 两汉行测历史常识

  还在为了不知道备考知识点而烦恼,还在为了面对题目没有解答思路而懊恼?不用找了!看这里,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常识:秦朝、两汉历史行测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常识:秦朝、两汉历史行测常识

  考点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考点二: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发生了“焚书坑儒”。

  考点三: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

  考点四: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考点五: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西汉后期,政局混乱,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考点六: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采取安抚的统治方法,以柔道治天下,经济恢复,户口增加,史称“光武中兴”。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日益腐朽,巨鹿人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后形成较大的军阀割据局面。

  考点七: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报地震的仪器。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东汉华佗擅长手术外科,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考点八:西汉末期,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东汉时期道教创立,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考点九:汉武帝时期为了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将其称为“凿空”。

  考点十: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预测考法:下列属于“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是:

  A.发明“麻沸散”

  B.著有《千金方》

  C.最先采用“四诊疗法”

  D.著有《伤寒杂病论》

  答案:选D。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推荐阅读:

  行测常识:行测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与两汉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

复习 发展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因为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而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2.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因为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政治、文化甚至民族关系等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全面分析,前后联系,才能分析透彻。

  三、学法指导

  1.表格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看书归纳后以表格的方法呈现,这样可使知识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如:

类 别

与两汉的历史故事相关的中考历史

2014中学历史复习大纲:两汉经济的发展

中考历史考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两汉经济的发展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2、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一千多(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3、

  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水排用水力。

  4、

  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2013江苏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两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共15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1分)

  (2)两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4分)

  (3)北宋时期该制度又有何新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分)

  (4)明朝初年政府是怎样实行监察制度和整饬吏治的?其作用如何?(3分)

  (5)综观上述制度的演变,你认为有何特点与作用?(4分)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1分)

  (2)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4分)

  (3)北宋在地方各州设立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原因:唐朝后期以来潘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为防止重蹈覆辙采取这—措施。影响: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

  (4)明朝初年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还制定《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对官员的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其作用在于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3分)

  (5)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度越来越严密。(2分)

  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分)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成人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两汉

成人高考历史知识点 成人高考历史考点 成人高考历史

  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2017成人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两汉”,大家要做好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来,祝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此文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1.文景之治

  汉初的统治者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了农民起义推翻残暴的秦朝的伟大力量,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另外,经过多年战争之后,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急需恢复生产。为巩固统治,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1)汉高祖:①让士兵复员回家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②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③把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④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即每年征收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

  (2)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文帝、景帝都重视农业生产。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文帝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有十多年不收田租;文帝提倡节俭,尽量避免浪费;文帝还减轻刑罚,取消了“连坐”和残损肢体的肉刑。这样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次著名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2.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推行了一系歹珏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②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僚的控制。③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④强化完美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2)军事方面:①出兵匈奴,改变了汉朝在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地位。②进军南越,设南海等九郡。(3)经济方面:①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②盐铁官营,由国家垄断生产和销售。③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营业税和财产税,等等。(4)思想方面: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尊崇儒家学说,提倡大一统。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②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③尊儒的同时,汉武帝还崇尚法制。尊儒尚法 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总之,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的大一统之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3.光武中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缓和阶级矛盾,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减轻赋税,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赋制度;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在他统治十多年后,全国出现安定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4.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管理,并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5.丝绸之路

  汉朝时候,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叫做西域。那时西域大小儿十个政权受匈奴奴役,不能和汉朝有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汉武帝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因此出使了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共有两次。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公元前138年。他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途经匈奴人控制的地区,被匈奴人扣留,十年后才乘机逃出。此时大月氏已经西迁,不想攻打匈奴了。张骞得不到结果,回到汉朝,只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本课难点:农具的改进;丝织业的进步和冶铁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讲授新课: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

  (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liuxue86.com

  3.农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

201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精讲

高考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