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栏目,提供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9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

考研大纲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赶紧学习一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

  2019年临床综合能力(中医)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于2018年9月如约而至,小编在此分享一些新大纲的变化分析和复习上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一、考纲概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指的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

  二、变化与分析:

  2019年中医临综大纲延续了中医考纲的一贯特点,就是稳定。笔者第一时间拿到大纲并进行比对之后发现,七门具体的考试科目所包含的考试内容并未发生改变。故而,前期按照2018版大纲进行复习的19考生大可放心,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即可。

  与改革之前(2017年之前)中综大纲相比,改革之后的中医临综大纲在内容上删去或修订了一些偏于理论化的知识点,更加突出“临床”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向与特点。从题型方面来看,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临床思维与能力;同时加入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部分的题目,以考查考生基本的人文素质。

  三、各科重点简析

  从新大纲来看,中医临综所考查的科目并未发生变化,依旧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这七门课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复习应重点关注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以及精气血津液部分的复习。中医诊断学当中舌诊、脉诊以及辨证方法这三大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余下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也要同学们多加关注。中药学的复习主要以记忆为主,尤其是大纲要求的每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同时应关注总论部分的相关考点。方剂学的复习当中,最基础的部分无遗就是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的记忆;同时,方剂组成中药物的作用也很重要。中医内科学是复习的重点,其中各个病证分证论治部分是复习的重中之重。至于针灸学部分,建议大家重点抓住大纲要求的腧穴定位主治;此外就是刺灸法,针灸治疗部分的内容,其中针灸治疗部分在考试改革之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望各位考生多多注意。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这部分内容相对容易,在复习中应以理解记忆为主。

  此外,历年真题对于中医临综的复习是很宝贵的资料,应充分利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2019年大纲在考试内容方面并没有变化,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谨记:只有老老实实背诵,踏踏实实做题,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取得考研的成功。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9年考研数学...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

考研大纲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 约 13%

  中医诊断学 约 13%

  中药学 约 13%

  方剂学 约 13%

  中医内科学 约 28%

  针灸学 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 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3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54 分

  第 37—81 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

  B 型题 第 82—105 题,每小题 1.5 分,共 36 分

  X 型题 第 106—16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已公布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汇总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汇总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内科学)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内科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内科学)

  (一)总论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临证备要。(将2016考纲要求的研究进展改为临证备要)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增加: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调整顺序: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增加: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将2016考纲中“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改为: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删除文字: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删除)改为如下:

  (12)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改为: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删除)、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增加:血府逐瘀汤)

  (28)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医基础理论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医基础理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删除)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删除)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删除)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删除)、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删除)、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删除)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删除)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删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删除)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删除)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删除)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删除)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删除)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针灸学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针灸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针灸学

  (一)腧穴总论

  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改为: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删)。

  (二)经络腧穴各论

  1.十二(改为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新增:阳溪、偏历、新增:手三里、曲池、新增: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新增:四白、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新增:人迎、梁门、天枢、新增:归来、梁丘、犊鼻(删除)、足三里、上巨虚、条口、新增: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新增: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新增:极泉、少海、通里、新增: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新增: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新增: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新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新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新增:承扶、新增:委阳、委中、新增: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新增:束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新增:然谷、太溪、新增:照海、复溜、新增:阴谷、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新增: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新增: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新增: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新增:听会、率谷、新增: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新增:带脉、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新增: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腺、新增:承浆。

  (14)督脉:新增: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新增: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新增:印堂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四神聪、印堂(删除)、太阳、新增: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新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新增: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三)刺灸法

  1.毫针刺法

  (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3)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角度与深度的概念,针对不同部位、病情的体质针刺角度、深度的选择。(改为: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方剂学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方剂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方剂学

  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删除了:方剂学在中医药学忠的地位和重要性,方剂学发展概况

  2.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及其应用。

  删除了:(“八法”)的基本理论

  3.“七方”、“十剂”、“八阵”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删除了:理论、具体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配伍的目的。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义及其具体运用。

  删除了:在遣药组方中的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删除了:概念

  8.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删除了:临床常用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换:“方义”为“方解”

  (1)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香苏散、败毒散、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加:香苏散

  (2)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济川煎、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3)和解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4)清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5)祛暑剂: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7)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9)安神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夭王补心丹。

  (10)固涩剂:牡蛎散、九仙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固冲汤。

  (11)理气剂:柴胡舒肝散、半夏厚朴汤、瓜蒌薤自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枳实消痞丸(失笑丸)、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加:柴胡舒肝散、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12)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咳血方、黄土汤。

  (13)治风剂: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14)治燥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15)祛湿剂:平胃散、藿...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2017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药学)

考研专业课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药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变化(中药学)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修改为: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与方法,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删除)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修改为:及服药的时间与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修改为:按功效分类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修改为: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重楼、蚤休(删除)、土茯苓、熊胆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霜、牵牛子、京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砂仁、白(删除)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删除)、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变成: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变成:及)、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变成:白附子)、白(删除)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

与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相关的考研专业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