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国高考历史栏目,提供与中国高考历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概要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教育考试院近日召开了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布置会,明确提出语文、英语、数学、文综、理综等各高考科目的命题原则、工作目标和调整重点,并将要点下发至学校。文综最新命题目标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和终身发展,考查内容也向义务阶段的学习积累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拓展。命题原则遵循“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认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其成因、原理及规律,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以综合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面对现实,促进正确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供高考考生做大阅读探究试题参考)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与中国高考历史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2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古代中国

中国 高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与中国高考历史相关的高考大纲

2014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重难点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试内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的政治文明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考点

  高考文综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考点:中国的政治文明,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的政治文明

  【高频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 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 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

  ②职权分明;

  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 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 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 部。

  【高频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 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 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 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 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 原则。

  【高频考点6】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

  (3)特征:

  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高频考点7】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

  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近现代的开放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各位考生精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高考历史答题方法,欢迎考生同学们参考借鉴。出国留学网在此祝愿大家考出一个好成绩。

 

  一、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

  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利。

  2、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50年代初,“一边倒”。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这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

  2、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为捍卫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方针,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3、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我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80年代后“无敌国外交”。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三、现代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①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②1980年,正式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

  ③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④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⑤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成就

  ①农业方面: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考点

  高考历史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频考点已经整理如下,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1】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

  ①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高频考点2】 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1)主张:

  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高频考点3】 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代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

  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

  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频考点4】 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

  (3)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高频考点5】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1)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自由、平等学说引入中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反封建推进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

2014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现代中国的外交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同学们复习《现代中国的外交》时要注意重难点: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一二三” 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三个时期:

  ①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②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2014试题库汇总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考历史重难点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A:春秋末期,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西汉牛耕推广,出现耦耕。

  C:唐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的步犁基本定型。

  D:精耕细作:秦汉垄作法,汉代代田法和区田法。

  E:西周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实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北魏实行均田制,明朝后期租佃制盛行

  F:古代农业的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在明清时期暴露出保守性和落后性以及封闭性。

  (2)手工业的发展:

  A:冶金业: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B:制瓷业:最早发明瓷器,东汉成熟,生产青瓷。唐代的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元代出现了青花瓷,明朝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瓷等。

  C:纺织业: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有丝国的称号,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发达的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松江是元明两代的棉纺织中心,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商业的发展 :

  A:原始社会有物物交换,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私商崛起,黄金白银成为货币,是一个繁荣的时期。

  B: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商业的发展;两汉有丝绸之路;隋唐有大运河;广州是最发达的外贸港口;唐政府设立市舶使。

  C:宋朝打破坊市制,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边境出现榷场。元朝的大都是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

  D: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出现了徽商和晋商等。

  (4)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A:资本主义的萌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特征是:雇佣关系,商品生产,增殖利润,工场手工业。

  B:重农抑商:商鞅变法的时候开始提倡,明清时期强化,主要表现是: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的范围,征收重税。影响: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工业文明的潮流。

  C:海禁:明朝以前中国以对外开放为主,明朝中期开始海禁,清朝的时候成为一项国策。海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隔绝了中外的交流。

相关链接: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