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小高考历史复习栏目,提供与小高考历史复习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考冲刺历史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 高考文综

  记忆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需要记忆,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然而很多同学感觉在记忆方面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探索一些记忆规律和途径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尤其在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为了达到在一定时间内较快较好的完成查漏补缺的任务,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有效记忆历史的方法——图示法。

  图示法的优点是能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要点。首先,它可以运用到单一的知识点的记忆当中,比如教材在介绍“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这个知识点时,有一大段文字: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如果我们按照原文来记的话,内容太多,抓不住重点。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图示来记忆的话,不仅可以把知识凝聚成点,而且还可以以点画面。如:

高考冲刺阶段如何记忆历史

  该图示突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权力用一句话表达,简洁、有序,方便记忆。

  其次,图示法还可以用于总结跨章节的知识点。如“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表示如下:

高考冲刺阶段如何记忆历史

  该图示突出了近代中国三个阶级分别从四个层面学习西方的历程,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了然于胸。

  再有,我们可以把图示法用在总结历史发展阶段上。很多同学在面对总结历史发展特征时,总是一筹莫展,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可以画一个时间轴,标明事件的起止时间;其次,在此时间轴上,我们可以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描绘出它的形状(如下图的山峰);最后,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用自己熟悉的文字(图片)概括特征。比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专题,老师觉得某些诗句能表达自己想要的,便写了下来,以后想到这些诗句,自然能联想到各阶段的特征,而且绝对不会记错。

高考冲刺阶段如何记忆历史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遗忘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即便是有最好的方法,仍然需要我们同学经常复习,不断的重复加深记忆,这样才能真正的记得快又记得牢。现在是高考(微博)冲刺阶段的复习,由老师主持的通史体系、专题体系的复习都应该完成。这时会剩下大量自主复习的时间...

与小高考历史复习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计划 历史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

  历史属于高考文综之一,如果复习得好是能够轻易拿很多分的。下面出国留学网给大家带来高考历史复习计划,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一】

  历史其实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科,因为在貌似杂乱的历史现象中,梳理、思考、以史为鉴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单单为了高考的历史学习却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捷径。

  备考高考,其实就是备三个东西:教材、考试说明和真题。而针对备考的一年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

  首先,从升高三的暑假开始到高三寒假结束这半年的时间,主要是打基础的时间。第一轮复习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的步骤和安排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新课标之后采取专题史的形式也没有必要打破,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唤起高一高二学习历史的记忆。这段时间注意掌握两个东西,第一,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什么?比如,复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史,我们要着重掌握关于儒学的兴起和在后世的沿革史;复习中国近代史要注意掌握中国的半殖半封的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各阶层的抗争。

  第二,要注意尽量全面掌握知识点。参考2010年的北京高考题会发现,有一定比例的细节知识点的考察,比如,让大家的学姐学长们都吐血不止的“元代王祯的《农书》”,用人教教材的同学书上只有七个字,七个字…所以这些细节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夯实自己的基础,让知识体系尽量的全面。这个时期知识点为主,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真题,培养做高考题的感觉以及对于难度的把握。

  然后,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结束的时期,进行历史的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专题史的形式,我们就转而采用编年史的角度,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来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古代史的部分为例,我们可以重新按照朝代来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貌,同时可以发现一些貌似相对矛盾的细节。比如,北宋政治的积贫积弱和经济的繁荣的矛盾。而这样的点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题的点。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大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首先是北京地区的真题,然后是全国使用新课标省份的真题,然后是全国卷,最后是剩下的真题。这些题没有必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

  第三个阶段,从二模结束到高考的时间,进行历史的冲刺复习。所谓冲刺,就是我们不在纠结于细节的知识点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解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训练。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线索进行梳理,因为通观北京的高考题会发现,文综的命题从来都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同时结合考纲,看其中的新增考点和改动在哪儿,因为考纲往往三月才出,距离高考已经很近,这个时候出的东西,有所删改,难免有瓜田李下的意味,所以这个部分大家也要注意;同时可以顺带注意是否有相关的整的周年纪念事件。

  对于20XX的高考来说,当然就是要关注一下以X结尾的年份,尤其是以XX结尾的。上述的工作仍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与小高考历史复习相关的学习计划

2016小高考该怎么复习

小高考 小高考复习 小高考复习计划

  2016小高考该怎么复习


  第1轮复习: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1)教学重点:系统回顾基本知识点,精讲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2)具体做法:抓基础、抓课本、做配套试题是最佳办法。

  (3)重要举措:模拟试题不要给出具体分数,或者分数总分可以不确定;要求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消除前进过程中的障碍。

  第2轮复习:综合复习,系统整理

  (1)教学重点:从试题为载体,训练学生从全科内容角度看待知识联系;注重跨单元知识或者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2)具体做法:安排单元练习;以书本为核心,整理知识单元间的相互关系。

  (3)重要举措:多做综合题,促进知识之间联系;用最少的语言总结全书的内容。

  第3轮复习:实战演习,追求卓越

  (1)教学重点:提高实战能力和考试分数;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防止题海战术。

  (2)具体做法:分析考卷,明确努力方向;考前要准备看试题集,而不是解试题集。

  (3)重要举措:始于模拟练习,终于课本;多总结,少解题。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5高考热点聚焦
高考志愿填报

2014高考历史复习攻略

攻略 历史 2014高考

  2014高考在即,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出国留学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历史总复习的指导建议,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

名师指点: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复习 高考

  问:考生在历史的复习策略上应该怎样去把握?
  答:同学们的复习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是什么意思?就是提高复习效率。在现在这个阶段,提高高考的复习效率就是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紧接着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你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首先同学们自己应该有一个判断,就是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历史学科来说,可以用以下方式去衡量。
  第一,比如我们高考涉及的内容分成几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首先从内容上应该有一个判断,是中国古代史比较薄弱还是近现代史比较薄弱,是中国史比较薄弱还是世界史比较薄弱,这是一种方法;
  第二,从题型来说,高考的题型就两种,一种是单项选择一种就是论述题,你是单选题的得分偏低,还是论述题的得分偏低?这又是一个判断方法;
  第三,单选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是对知识点的掌握的题目得分比较低,还是理解类型的题目比较低,这也是一个判断的方法。如同到医院里看病,你说你不舒服,大夫肯定首先是先问你症状,你哪不舒服,然后他根据你的症状来判断你得了什么病,判断病情之后他才会对症下药。同学们也是,如同自己给自己判断一个病情,你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你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是理解类的问题比较薄弱,那么平时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知识点和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记忆类题目得分比较低,你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基本知识的掌握中。这个就叫对症下药。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去寻求老师的帮助,拿着试卷到老师那去寻求辅导。
  问: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难点都有哪些?
  答:根据各地的情况,高考的命题比较全面,在地方命题组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北京有自己的命题组,地方有地方的命题组,命题的人不一样。我们都知道高考命题人大部分,属于大学老师,术业有专攻,他有自己专业研究的领域,所以他一般来说,比较爱把自己专业研究那个领域当中的内容,跟我们现在高中历史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融合到高考题里边。作为考生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抓住历史复习的主干知识。无论到什么时候主干知识是不能丢弃的,那么这个基础之上,要适当和新课标的文明史观的理念结合起来。
  什么叫文明史观?史观就是你怎么看待历史?历史是什么东西?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过去觉得历史就是个阶级斗争的过程,这就叫阶级斗争史观。按照这样一个阶级斗争史观,我们认为这主干知识一定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近代的工人运动,这肯定是属于主干知识。而现在对阶级斗争史观是一种修正,我们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一个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什么叫文明?就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我们所取得正向的、积极的、进步的、建设性的成就,这个叫文明。反过来说,那种负面的,消极的破坏性的就不属于文明的范畴,而属于文明的反义词--野蛮。所以,在文明史观的作用之下对于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的取舍会有一些变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我们知道单看主干知识的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但是这个显然不属于文明,所以你会发现在这几年的高考里,以北京的高考题为例,考西方侵略中国的那些史实:平等条约、侵华战争等等,考的就很少,几乎没有。因为它不属于文明的范畴。如果要考这个内容,会换一个角度来考。有侵略,就有反抗,...

高考文综:历史复习要点

复习 高考
历史

(一)历史复习要点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复习小插曲

复习小插曲 复习小插曲作文 复习小插曲周记

  由于明天要期中考试,所以杨老师上午给了两节课给我们复习,可是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复习小插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复习小插曲

  由于明天要期中考试,所以杨老师上午给了两节课给我们复习,可是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杨老师说了一声读书,教室里立刻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正在专心复习,突然后面有人打了我一下,我以为是找我有事,便回头看了一眼,只看汤豪的诡异笑容。这一定是他的恶作剧!于是,我就转过头去了。只见我的桌子上只有一本书,而铅笔盒却不翼而飞了。“嘿嘿”孙杰传来笑声。肯定是他干的。我说道:“孙杰,还我铅笔盒。”这时他只好还了不到一分钟,方圆的铅笔盒就惨遭厄运了,但最终还是死里逃生了。大约几分钟孙杰没闹腾了,我便用心读书去了。却不知道,另一个帮凶:王敏轩,把我的铅笔盒拿走了。然后王敏轩将铅笔盒给了孙杰,他又把铅笔盒扔到了方圆的凳子下。等到我发现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孙杰和王敏轩在挑拨离间。没过几分钟,他们用故伎重演,不过这次主角不是我的铅笔盒,而是方圆的铅笔盒。方圆发现的时候,也不会上当了,我俩都心知肚明了。

  上面的都不是最可怕的,这才是最可怕的。他们见我们不上当,便恼羞成怒。只见王敏轩一回头,两只手像离铉的箭一样,把我的语文书拿走。他抢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大约一秒后,我才发觉。你们怎么能这样呢?暗夺不行还来明抢。于是,我拉住了王敏轩的帽子,逼她还我语文书。可是这幕被坐在讲台上的杨老师看见,两只大眼睛向我一瞪。我那恐惧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最后我终于拿回了语文书,可是我的用完了的家庭作业本还在她那。“王敏轩,反正那个作业本我也不要了,送你了。”我发了一句狠话。“唉!偷错了”王敏轩一边把作业本还我一边说。

  唉!这两个造成小插曲的罪魁祸首太可恶了!

  篇二:复习小插曲

  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演奏着乏味的四步曲:起床、上学路上、一天的学习、晚上的作业。但在这乏味之中,却有着许多的小插曲,它有酸甜苦辣。正因为有了这些,生活才更加地完美,充满着奇趣与欢乐……

  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们一起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突然发现红领巾忘带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焦急地问到。这时,小林从他的书包里掏出了一条崭新的红领巾,递给了我,对我说到:“我刚好带了两条出来,这一条借给你吧!”“谢谢你,小林。”“不用谢,我们都是朋友嘛!”于是,我们聊着天,愉快地向学校走去。liuxue86.com

  下午放学回家,我一放下书包便开始写那繁忙的作业,写着写着,我有一道难题不会做,便问妈妈。妈妈叫我先自己解,实在不会再问她,这可让我发了愁,该怎么做呢?我用尽浑身解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解开了这道题,心里不禁洋洋得意,充满了无比的快乐与兴奋。

  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有欢乐,有痛苦。它们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不只是向四步曲那么乏味,而是多姿多彩的,有趣的生活……

 推荐阅读: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冲刺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

  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学习;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总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