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申论备考21个热点栏目,提供与申论备考21个热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3申论热点范文(21)

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我们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

  弘扬主流文化 建设阳光社会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由于拜物主义的盛行、对GDP的迷信和主流媒体的失职,造成了当今社会对庸俗、低俗和媚俗三俗文化的误解和热捧,使中国文化表面呈现出一种极度无力、空虚和瘦弱的状态。“小沈阳”和“郭德纲”等现象的出现,将大众的视线都引向了三俗,使我们对真正的主流文化模糊,难辨真伪。中国社会文化的正义受到了重大的伤害。“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总理诗一般的话道出社会正义的强大力量。而弘扬主流文化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方式,是建设阳光社会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文化。这种文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和创新精神;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弘扬是抵制和消除三俗文化的根本方法和手段。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可以成为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其次,具有内涵丰富、包容性强的特点。用它来教育全民,十分有利于形成各民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再次,对人民群众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阳光社会?

  一,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意识。这就要求每个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维护者和承担者的角色和姿态维护社会正义,担当社会责任。使中国主流文化重回主流意识。

  二,明确并重塑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人民群众、主流媒体和文化主管单位等都要坚决抵制消费主义之风和三俗文化的盛行,传播主流文化艺术和精神的追求。尤其是主流媒体更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发挥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有作用,消除低级“恶搞”和对拜金主义的宣传等。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建设。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和单位强化监管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至上。激发文化生产者的热情和激情,凸显主流文化的地位,形成主旋律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化。

  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发展机制的有序。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大力加强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引导既能符合时代潮流又能体现主流文化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强主流文化产品的魅力和感染力。

  公务员申论栏目推荐:

  申论模拟题

  

与申论备考21个热点相关的申论范文

申论资料:2009理论热点面对面(21)

公务员申论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公务员考试申论必读 2009理论热点面对面(21)》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公务员考试,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时35分09秒。
申论需要熟悉和掌握社会热点,考生除了了解日常新闻资讯外,还需要认真学习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的理论读物。

咬定青山不放松(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21)

——为何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广泛共鸣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三个“不”坚定有力、掷地有声,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也以最寻常、最朴实的百姓话语,深刻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感悟和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如何理解“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虽然只是短短的九个字,却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不折腾”,如何把这个易于意会却难以言表的中文词汇翻译成外文成了一道难题,一时难倒了国外媒体记者和翻译们。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译文,但都很难准确表达它本身的意义。于是有人干脆把“不折腾”的汉语拼音“buzheteng”用于英译,有人甚至预言,它将成为一个新的英文词汇收入英文词典。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汇。 “不动摇”,主要指始终不渝地坚持一种立场、观点,体现了人们为实现一定的既定目标而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果敢行动;“不懈怠”,主要指对工作、事业尽心竭力,不松懈懒惰,体现了人们为实现一定的既定目标而表现出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不折腾”,主要指做事情、干事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按规律办事,不能反复无常、翻来覆去、做无用功,体现了人们为实现一定的既定目标而表现出的一种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有其深刻意义的,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包含着睿智的人生哲理,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对我们党执政兴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这里强调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来讲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最根本的就是指党和国家的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走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除此之外,任何一条路对中国来说都是根本走不通的。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30多年来我们始终一以贯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战胜各种挑战,排除各种干扰,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1984年,邓小平同志曾就办好经济特区的情况到广东等地视察,一天散步时爬上中山市的罗三妹山,下山时,引路的同志建议原路返回。邓小平同志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向前走,我不走回头路。”寥寥数语,显示出他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如今在他当年走过的崎岖小路的石头上镌刻着这句话。30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决不能开历史倒车,不能再走...

与申论备考21个热点相关的申论

专家备考点拨三 把握申论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

申论辅导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专家备考点拨三 把握申论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点拨,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14分27秒。

因为申论是作为的一门科目,所以它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哪些是现在比较重要的问题,哪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用这些材料来考察考生。也就是说给定材料的内容一般是社会热点问题。

比如,2000年考的是城市规划的问题;2001年考的PPA(康泰克)的问题;2002年考的是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03年考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交通拥堵问题;2004年考的安全生产问题;2005年考的中央一号文件所谈的“三农”问题;到2006年,又考了一个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问题。

网络、汽车工业、安全生产、“三农”、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近几年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确实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和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是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所以,就是考热点,考对一些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的理解,而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和地方的还不太一样,中央、国家机关考的都是关乎全局的,非常重要的,千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网络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如此的大,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探讨问题,都是因为网络给人类的生产、学习带来的显著的影响。

汽车工业,大家知道,汽车和房地产是当前我国的两大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房价高,道路拥挤,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在全国各大城市当中,交通拥堵问题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安全生产,我国的煤矿在各方面的情况,这些都切实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三农”问题,现在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三农”问题,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重点要解决的也是“三农”问题。

这些都是关乎全局的社会问题。所以考生如果想考公务员,就应该明白、把握这些热点。

怎么样找社会热点呢?首先大家最好看看《人民日报》的评论性文章。因为中国一旦有什么大的事情,人民日报都会有评论性文章,然后可以看看《半月谈》。目前网络已经非常发达,考生可以去权威性的网站查阅相关评论性的文章,也可以上网,找一些政府文件来看,人民日报有很多政府文件,这些文件会给你提供一种参考,政府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这些政府文件,也给考生一些启示。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够的,还要找一些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因为政府文件只告诉你怎么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会进行论证。

...

2017公务员备考申论热点分析

公务员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看这里,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公务员备考申论热点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曾观察两位棋手下围棋,他们经过一番激烈对弈,输赢始见分晓。结果,输者低头微笑认输,而赢家善意点醒对方:您知道这一局为何落败于我吗?其实并非功力不深,而是心力不够。“心力不够”,可谓一语点醒棋局中人,更引人深思。

  所谓“心力”,乃是影响行为的内驱力,是精神或意念层面的力量,衡量着人的心理能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心力照见能力与担当,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心力充沛、内蕴深厚,就能不断增强自信,有利于在尽心履职中实现个人价值。反之,如若心力不足,便容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常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甚至误入歧途。

  从现实情况看,因心力欠缺而违规犯错的教训并不鲜见。譬如,一些落马官员在青年时代也曾志存高远,甚至早早成为后备干部。但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稍遇不如意,他们便选择抛弃信仰、放任自流,最终一步步背离初心、坠入深渊。事实证明,即便能力再强、功力再深,如果心力不够,仍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徒劳无益。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领导干部的心力之源。一个领导干部心力强不强,归根到底就看为民造福之心实不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抱守这样的情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即便为民造福的实践中,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其心力也只会愈挫愈坚。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态度上尊重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就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其心力就愈不可撼、愈见不凡。

  所谓“心力”,乃是影响行为的内驱力,是精神或意念层面的力量,衡量着人的心理能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心力照见能力与担当,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心力充沛、内蕴深厚,就能不断增强自信,有利于在尽心履职中实现个人价值。反之,如若心力不足,便容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常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甚至误入歧途。

  从现实情况看,因心力欠缺而违规犯错的教训并不鲜见。譬如,一些落马官员在青年时代也曾志存高远,甚至早早成为后备干部。但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稍遇不如意,他们便选择抛弃信仰、放任自流,最终一步步背离初心、坠入深渊。事实证明,即便能力再强、功力再深,如果心力不够,仍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徒劳无益。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领导干部的心力之源。一个领导干部心力强不强,归根到底就看为民造福之心实不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抱守这样的情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即便为民造福的实践中,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其心力也只会愈挫愈坚。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态度上尊重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就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其心力就愈不可撼、愈见不凡。

  申论栏目推荐:

  

申论考试资料: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申论》热点(2)

申论辅导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申论》热点(2)》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联考,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07分46秒。

【背景材料】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2005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2007 年1月四川达州事件、2007年6月广东河源事件、2008年6月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04月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 2010年6月安徽马鞍山事件等。

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纷争,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考点分析】

一、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群体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

2.政府转型期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

3.群体性缺乏心理因素诱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4.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

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对策:

1.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2.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5.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

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

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

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

...

2017公务员备考申论热点:奇葩证明

公务员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看这里,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公务员备考申论热点:奇葩证明”,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6年11月中旬举行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该市首批取消调整74项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并明确提出政府部门“不准要”相关证明。并将以“证明清单”的形式,把清理证明的成果固化,约束相关部门,防止奇葩证明反弹。市编办主任刘云广表示,为固化清理奇葩证明的成果,本市将推出保留的基层开证明清单,防止奇葩证明“反弹”。

  综合分析:

  “奇葩证明”辈出,历来被人们广为诟病。办房产证要求证明“结婚前未婚”、兑换残币要看孙女“撕钱”证明、办理退休手续要求老百姓到派出所办理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面对这些“奇葩证明”的存在,老百姓是叫苦不迭,就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痛斥某些政府机构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称“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的笑话!”

  解决“奇葩证明”,大力改进公共服务,是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内容,既能方便生产生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应有之义。 为此,民政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接连下发通知,专门整治各领域滥开证明现象,明确规定了一些不再开具的证明。

  然而近来,各类“奇葩证明”又屡屡出现。如最近发生的“宜昌市民徐义清为了把父母房产继承过户到自己名下,被要求为已离世近百年的祖父母开‘死亡证明’”事件,就让人相当无奈。究其根源还在于一些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这样反而给群众带来了更大的不便,一些部门需要开某些证明材料,而民政、公安等却不再开具此类证明,让群众更是陷入无可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

  对策措施:

  要彻底解决滥开证明问题,不仅要落实“新规”,堵住出口的“塞子”,更要疏导好要证明的需求,也就是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要明确办什么事需要哪些证明,不需要哪些证明,各部门必须统一清单,避免各说各话,各自为政。当然,各部门之间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设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开具证明的种类和环节。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要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只有从源头上依法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的做法,真正做到各部门统一口径,“步调一致”,才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申论栏目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申论备考辅导:从新闻中学习热点

申论 申论备考辅导 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备考需要平时多复习和积累,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备考辅导:从新闻中学习热点,希望大家平时看到问题时要多思考,从而能迅速解决问题!

  申论备考辅导:从新闻中学习热点

  在申论备考中很多考生都会积极看新闻,尤其是主流媒体及网站的新闻,由此会发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名有姓的案例,一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在看到案例型的热点,就可以从: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五大方面进行整理和积累,在看到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热点时我们就可以按照:现状-原因-影响-对策这样递进的关系展开进行积累。小编现在以一篇关于扶贫调研的新闻为例:

  现状:前不久的新闻中有这样一条内容:一位副市长到山区访贫,因为路滑不能行车,改为徒步走访,与贫困户一一面谈。我们能够看到该副市长紧盯问题,不畏险阻,到群众最需要、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体现的是仿真贫的态度,真调研的决心,也映射我党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调研新风劲吹,干部下基层勤了,问的问题更接地气了。

  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问题:一是走过场,重摆拍的作秀式调研,二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踩点式调研,三是先出报告,后找例证的逆向式调研。

  影响(危害):这些调研虚浮症,调而不研,回避落实,违背了调研的初衷,暴露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需引起警惕。

  影响(调研的意义):一是能够掌握一手资料。声音隔墙传递会有所损失,调研如果不是“一竿子插到底”,就难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举例周恩来到上海钢铁厂调研。二是能了解到平时一般不太能想到的问题,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举例邓小平到京郊农村调研。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能够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三是增进群众之间的感情。领导干部是不是把调研当回事。有没有把民生工作放在心上,群众心中有杆秤。举例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层调研,走过连片的特困山区和广大城乡,村民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问题特别具体,都是百姓的日常生计。

  做法:一是干部要实打实调研,不凭想象办事,依靠事实说话,制定措施,布置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干部行走在基层,扭住真问题,不断提高调研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决策才能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申论答题事半功倍的必要步骤:审题

  我们往往喜欢将申论作答比作整理衣柜。母亲大人下达指令要求你把衣服按照季节整理清楚,于是我们需要将衣柜里的衣服一件件取出来,按照季节归纳,进而叠整齐规整到衣柜中。这与申论审题、找点、加工、书写的作答思路不谋而合。那么审题实质上就是接受妈妈指令的过程,大家应该清楚,听错了皇后娘娘的指令会是什么下场,而申论如果审题不清,结果自然也是不令人愉悦的。小编认为,审题能够让我们的作答事半功倍,而审题往往涉及到的内容,则包含着以下几点:

  第一是题型判断。只有正确判断题型,才能按照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进行要点寻找,进而呈现答案。那么我们首先就必须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题干标志从而引导自己进行判断。例如归纳概括的关键词是归纳、概括、简述、总结;贯彻执行的标志是进行应用文写作等等。

  第二是作答对象。作答对象即是题干要求总结要素所属的主体。例如题干要求概括众筹的特点,那么正是因为特点的主体是众筹...

申论备考辅导:时事政治热点很重要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申论 申论备考辅导

  在申论考试中对于国家政策热点对于申论考试的作用在认识上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认为背会十八大文件,在考试中就可以旗开得胜;另外一种认为没有太大的用处,落实材料,运用知识储备够好,文笔够好,申论考试就搞定了。其实,根据专家对申论历年真题的研习,小编提醒大家:国家政策热点在申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新瓶老酒”呈现命题趋势。“新瓶”就是申论考试的材料呈现不断更变,“老酒”就是申论的考察的内在逻辑就是国家政策方针。申论考试命题的点就是围绕着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文件展开。于是,每一年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文件和时事热点都是申论命题的热点、重点。比如2012年9月多省联考试题围绕的核心主题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这些都是这两年党和政府在文化领域强调和着重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有体现。所以,申论想要有针对性的复习,对于国家政策文件的关注必不可缺。

  二、“锦上添花”规范申论表述。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是:客观题和文章写作,自己的语言表述罗嗦、口语化,不会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官方文件是最好的语言素材,比如说“优化”、“机制”、“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研发机制”、“以信贷、政府补贴、担保、入股、引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这些都是历年考过的真题答案的要点,这样的规范化表述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使考生的答卷较易得到高分。考生可以自己写写东西,比照官方语言进行修正,逐渐会有大的提高和收获。

  三、“投石问路”夯实基础。在做分析题时能够引申答案铺垫基础,所以,很多考生做分析题时,发现一些市面上讲的分析方法并不好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题型,从材料中引申答题,需要很强的知识背景,这里的知识背景讲的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比如09年国考林老板心态一题和产业转移到内地一题,需要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做好这两道题。

  四、“政治平台”牵引作文主题完善文章结构。申论文章写作要求见解深刻,视野开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整个申论材料的主题所在,否则写的文章就是泛泛而谈,如2012年国考,若仅仅停留在老太太那件事情本身,写的文章就没有深意,若此题能把握12年申论的主题公民道德建设,则文章的深刻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是很多对策的来源,很多对策题在材料中体现的比较少的情况下,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补充对策,而这里的知识背景,很大一部分指的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论储备。此外,写作中,怎样写出比较好的对策是考生头疼的问题。对于上述两个问题,若能认真掌握并理解国家对相关问题的政策表述,那么对策就迎刃而解。

  结语:熟悉、掌握、理解国家的政策对于广大复习申论考试的考生是百利无一害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以期对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和裨益!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