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语文改革的意义栏目,提供与高考语文改革的意义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制度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欢迎参考。

  (1)促进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但难以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传统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2)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过多依靠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这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3)促进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将帮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全面规划,将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4)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逐步消除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

与高考语文改革的意义相关的实用资料

机构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两会 时事政治
  记者:为什么这次机构改革如此受瞩目?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陈雨露:这次行政体制改革符合广泛的社会共识,符合十八大精神,是围绕着五大建设来进行的,特别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来进行,方向是正确的。所以大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

  本次改革同我们国家1982年以来先后进行的6次机构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朝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目标在转变,朝着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限政府的方向在转变,有限政府指的是政府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都要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有限政府应该是一个法治的政府,一个有效的政府。

  从已经进行的这6次机构改革来看,每一次改革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比如1993年进行的机构改革,是因为我们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构改革大大简化了计划审批的内容,向通过法律手段和间接经济手段来调控经济的方向来调整机构。2003年,因为我们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经济贸易和金融类部门的调整,目的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世界大家庭。

  这次调整是根据十八大精神和五大建设的要求进行的改革,目的是通过机构改革让经济进一步充满活力,让社会更加有序。

  记者:这次机构改革能带来政府怎样的职能转变?

  陈雨露:这次改革使得政府朝有限政府的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表现在政府组织机构进一步的精简和优化;政府职能继续向宏观调控的方向转变;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加凸显。

  我们讲,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就是在一些微观领域,政府要有序退出,但在宏观调控、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要加强功能。同时,在政府内部各部门职权分工方面,边界更加清晰,功能更加优化;中央政府也在向地方政府放权,该地方管的,地方政府管,该中央管的,中央政府管。政府要抓大事、管宏观、抓好公共服务。

  记者:有一些人担心,权力下放到地方,会不会乱?

  陈雨露:这次改革,是在向两个方向放权,一是向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立足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审批、加强监管;一个是向地方放权,包括下放投资审批的事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以及大幅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是在把财权和事权在一定规模以下都下放到地方。

  关于对“一放就乱”的担心,本次改革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并提出了警示。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各级政府表示出充分的信任。权力下放到地方,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权力大了,也就意味着责任大了。另一方面,从全国人大、各级人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广泛的监督体系。因此,关于是否“一放就乱”,不用过多的担心。

  记者:您预测,在本次改革之后,还会进行类似的改革吗?

  陈雨露: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肯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这种改革,只要方向不错,把握住节奏,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政府和高效政府离我们越来越近。

...

与高考语文改革的意义相关的公务员时事政治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部署。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有哪些意义?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欢迎参考。

  一、促进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但难以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传统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二、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过多依靠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这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三、促进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将帮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全面规划,将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逐步消除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

高考语文改革之后怎么复习

高考改革 高考语文改革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改革之后怎么复习,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语文改革之后怎么复习

  高考改革后,语文重要性大增,高考语文命题的广度、难度将进一步提升,使语文在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所以“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

  那么,考改之后孩子如何获取语文高分?近日,记者采访了语文教育专家、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课题负责人、阳光喔教育创始人罗珠彪教授。

  1、用听、读、玩构建孩子的语文生态环境

  罗珠彪教授指出,孩子语文成绩不好与语文环境息息相关。语文环境是孩子的语文信息输入系统,输入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无法形成结果,另一种情况是结果偏差或谬之千里。要改善孩子的语文学习,首先要重视孩子语文环境的构建。

  “听”是语文生态的吸收基础

  “听”是人摄入信息量的第一层行为。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零碎的倾听、随意的听和整体、系统的听是完全不同的过程,让孩子听一个单词或一句话都是不一样的学习行为;其次,在什么环境下听,听的过程是否顺利,决定了孩子摄入信息和知识的多寡。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察觉孩子的反应至关重要,这些反应可以折射出孩子对所听内容和听的环境的认可。总之,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听”恰恰是孩子语文生态系统的基础,很多优秀故事和作品都是在这个环节进入孩子的世界。

  “读”是需要用心引导的环节

  很多家长或许经常有这种感觉,孩子天天在读书,可是常记不住所读的内容,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读。罗珠彪教授指出,读是比听更具含金量的学习。文字比声音的意义更加丰富,加上读音和声调的变化,可以在文字之外产生更多联想与感悟。同样是读一本读书,读法不一样,效果天壤之别。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爱语文”俱乐部成立以来,一直倡导互助性的阅读,就是6-8个家庭一起轮流阅读,然后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这种听和读的结合,让孩子读得更多,懂得更多,这就是体验式阅读和交流式阅读的效果。

  引导读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对比式阅读,读不同时代的经典人物,并构思不同时代的人物在处于同一时代下的情形,以对比式阅读激发孩子二次阅读的兴趣,能让孩子读得更深更透;另外,模拟式阅读可以让孩子在读完人物传记后,模拟自己以名人的角度检点自己的言行,或设想自己的同学是某个名人,并如何与其沟通合作,这些方式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读书效率。

  让孩子“玩”出感觉

  玩是家长最担心的环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罗珠彪教授强调,“玩”是孩子的自主探索系统。孩子玩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学习拓展的实践过程。我们提倡,让孩子更多、更轻松地与大自然的万物接触。大自然就是一本集中了天地精华的读本,而且更丰富、更形象、更能产生共鸣。罗珠彪教授还指出,“玩”是孩子主动吸收信息的过程,如孩子通过文字或图片了解了什么叫绿,但是让孩子出去写生感受春回大地,他们会感觉到绿的生命力;如果让孩子到军营里面体验,他们会感觉到绿的责任感……通过这种体验式的玩,可以让孩子从心灵深入感受更多的信息,也增加了孩子的词汇与感想,这也就是教育中“游学”的精髓。

  2、说、写、演是孩子语文学...

高考改革后语文难度加大

高考改革 语文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后语文难度加大


  高考政策变化影响培养方式 建议家长提前应对5大变化

  高考改革新政的影响对象可不仅仅是高中生。

  很多家长们从“幼升小”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可以说高考方式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孩子的培养方式。

  日前,2015年高考大纲及说明出炉,结合近期教育部先后出台的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等多个重磅文件,为您家长们应提前应对的5大变化。

  涉及语文变化

  高考改革后语文重要性大增

  “高考改革后,语文的重要性大大增强。”沈阳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于宝山老师告诉记者。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其他科目是减负的趋势,而语文的难度加大,是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语文表面上是语言,实质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其难度在于答案的不确定,因此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未来语文的分量都不可能减弱。”于宝山说。

  女生应试时可能稍占优势

  鉴于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凸显,甚至有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同时,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甚至从小学以前,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已经开始。

  不过,于宝山老师表示,从应试的角度看,有针对性的积累式复习仍旧有一定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更善于背诵等学习方式的女生会相对有利一点。也就是说,对于男生而言,从小开始的长期语文积累更加重要。

  此外,随着语文重要性增强而带来的变化还包括,一些平时语文科目成绩比较好的学校和地区也将会在高考改革中更加受益。

  涉及加分变化

  不必再为加分项奔波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这次取消了历年高考加分项目中占54.55%的5类加分项目。其中包括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等。

  多数老师家长表示,这意味着家长们不必再费心从其他渠道寻找加分办法,或参加各类补课,只关注高考本身即可。

  培养孩子兴趣要常态化

  虽然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但并不意味着兴趣爱好不再重要。有消息称未来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录取将按专业进行,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

  如果是这样,从小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对未来选择至关重要。原来为了升学加分而学的那些功利性行为,将被孩子自身的热爱所替代。

...

时事政治:机构改革意义何在

公务员 时事政治

  摘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以后,新增人员将另行建立一套养老保险体系,类似现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不再成为财政供养人口;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也将彻底退出财政供养的序列。这也是李克强敢于约法三章、任内不再增加财政供养人口的底气所在。

  在财政供养规模达到今天近6000万人的天量规模之前,中国政府曾经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其中的四次都明确提出了精简机构和人员的目标,但最终不但未能如愿精简,反而陷入了再膨胀的悖论。

  为什么中国多次机构改革,人员不减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约法三章、任内不再增加财政供养人口的底气何在?

  七次机构改革

  第一次机构改革始于1982年,国务院部门从100个减少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少为3万人。在国务院缩编的同时,各地推行地改市并根据宪法恢复乡镇政府,使得这次机构改革结束后,财政供养规模获得了极大的扩张,仅行政官员就增长了15%。

  第二次机构改革出现于1988年,自上而下,先中央后地方分步实施,但是由于治理整顿工作的需要,原定于1989年开始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结果和1982年的改革相似,国务院人员编制虽然比原来减少了9700人,地方政府却呈扩张的态势,全国开始推广市管县的经验。

  1993年到1995年的第三次机构改革间发生于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成为全国全党共识之后,把政府职能转变和精兵简政结合起来,明确要求地方实施精兵简政的编制改革,不仅要精简机构,而且要减少人员。在1993年7月召开的全国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罗干要求地方各级机构人员精简比例为25%左右。此次改革使中央政府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地方的增长势头也得到一定的控制,1993年人员减少大致10%。

  第四次是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导的机构改革,也是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其目标是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这次改革采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顺序,历时四年,到2002年6月,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市县乡政府清退超编人员约43万人。

  经过这轮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司局机构减少20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平均由55个减少到40个左右,县级政府机构平均从28个减少到18个左右。人员编制方面,中共中央和省级党委精简20%,国务院各部门精简了47.5%,省级政府精简了48.2%,市县乡各级党政群机关精简了19.4%。但是精简下来的人员都通过事业单位予以安置,实际上财政供养的规模并没有太大的缩小。

  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机构改革的内容都主要集中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精简机构和人员的要求。2003年提出的第五次改革,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该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的设想,开始了第六轮机构改革,这轮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第七次也就是今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将从六个方面转变职能,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30年间前后七轮机构改革,中国财政供养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急剧增加。仅行政部门的官员规模,就从1978年的467万人增长到了2009年的1553万人,增长接近2.5倍,而同期中国人口...

中考历史备考之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中考历史 寒假历史知识点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

  内容:

  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学汉语、穿汉服)。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高考语文名著改革怎样“应战”

高考语文 2018高考语文名著考查 高考改革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名著改革怎样“应战”,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语文名著改革怎样“应战”

  高中语文课程的逐步改革在年年变化的高考题目中得到了展示,年年岁岁翻花样的行为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从2017年的六部名著,到2018年的六加一,而且加的竟是古“四书”之一的儒家经典——《论语》。考查篇目逐年增加,难度逐渐增大,显然增加了考生压力。

  记得去年此时观望的师生,没有考试说明和各区模拟题,学生们有的选择多角度练习在已有储备基础上加强巩固,而选择静待花开的学生则等来了1月份之后的匆忙无助。对比去年今日,现在的我们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崭新的“六”和渐成体系的“六加一”相比,2018届考生将面对名著考查的哪些“常”与“变”?又将如何应战?针对以上问题和困扰,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语文组左甜甜老师提出一些应对建议以供考生参考。

  一、“常”——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先简单回顾《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其中对名著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并给出了三道样题,分别指向:《红楼梦》诗社;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呐喊》人物赠言。从考查倾向和样题来看,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宏观和微观的双重把握,考查形式则以文学常识选择题和微写作表达为主。我们再结合刚刚过去的高考真题进行分析,考查名著的题目有第24题的名著常识选择和第25题的微写作。

  (1)第24题覆盖《红楼梦》、《边城》、《红岩》和《阿Q正传》四部作品,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宏观理解和感知,可以发现除了A选项“大观园”这个环境外,题干没有涉及其他作品细节,这正是对考试说明中“整体把握”的回应。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首先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品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表达。而达到这一点,不仅要求考生阅读名著,还要借助已有的名著点评和教材分析进行把握。

  (2)第25题为三选一的微写作。选择一:《平凡的世界》新生活故事,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选择二:《红楼梦》用一种花来比喻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或香菱,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选择三:依据某个特定情境,设计一尊雕像,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以及《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中选择,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三道题目覆盖要求考查的所有名著,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微写作在内容上与往年“记叙、议论、抒情”三选一的材料不同,但在表达方式上仍有异曲同工之处,实质上,选择一考查“记叙+议论”,选择二考查“描写+抒情”,选择三则结合“描写+议论+抒情”进行考查。而在能力考查方面,也回应了考试说明中对“理解分析”“知识积累”“感悟评价”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名著知识,而写作表达这方面完全可以运用已有的学习技能进行操作。

  2017年的名著考查模式为我们打开了名著复习和训练的大门,我们需要沿着这条路去加强。首先,积累知识。看原著、生发感悟是最扎实的方式,但是鉴于部分考生早先阅读量不足,当下时间不够用的情况,看梗概、学习名著体系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