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异地高考过度方案

2013-03-27 08:58:37 异地高考方案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两为主”原则,把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工作统一纳入财政预算投入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予以保障。

  目前,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41.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9%,同时74.7%以上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

  二是坚持积极稳妥、整体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不是单一的教育改革问题,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充分考虑北京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整体规划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就业、住房、人口、社保、学籍等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北京常住人口中非京籍人口达700多万,社会管理体制逐步从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常住人口转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要统筹兼顾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权益,尽可能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来缓解升学压力,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4.北京市制订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和调研小组,组织开展了来京务工人员就业、社保、居住等情况及其随迁子女就学情况的摸底调研,听取了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校长、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报纸、家长接访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社情民意。

  在此基础上,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研究制订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

  5.北京制订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有哪些难点问题?

  一是需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远远超过国务院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调控目标,北京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从深层次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三是需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客观限制和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6.近期实行过渡期升学考试办法,为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异地高考 招生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