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基本标志主要是“三化”,即信息化、市场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跨国化。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这主要表现在:(i)有利于 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3)有 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4)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因此, 社会主义国家要充分利用它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迄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资源和奴隶的掠夺,是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的 最早阶段。
第二阶段:以流通领域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国际贸易在地域和数量上扩展,资金在国际间局部地 流动。
第三阶段: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并行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生产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使国与 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第四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阶段。由于冷战结束,世界市场随着两大政治集团对抗而受到分 割的局面被打破,计划经济国家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以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使市场经济的运行规 则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推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进程大大加快,规模空 前提高。世界贸易组织(WT0)和地区经济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北美自由贸易组织(NAFTA)和欧盟(EU)的建立,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是主导力量。
(2)信息技术是主要驱动力。
(3)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二、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 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 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 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
1、振兴经济序幕。
东西方冷战已经结束,全球“热战”却拉开序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只有发展本国经济,开拓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2.自由贸易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只有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和贸易关系,才能保证经 的持续发展。所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都主张推自由贸易,希望通过彼此间开放市场,扩大本国产品与服务 的出口。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尽管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仍于1992年签订协议,决在2008年 前分阶段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3.全球战略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制定自己的全球化战略,积极推动区域经济 合作。欧洲自由贸易区不断扩大,美国创建美洲自由贸易区,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这些 发展中国家纳人自己的全球战略体系。发展中国家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出发,在加强南南合作的同 时,也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主要有:(1)优惠的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初的迅速发展时期;(2)20世纪70年 代初期至80年代初的缓慢发展时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重新迅猛发展时期。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1.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内部贸易增长。
(2)促进区域内部的分工合作。
(3)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力。
2.区域经济合作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地对区域外的国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合作具 有排他性,在区域内贸易增加的同时区域外贸易有可能减少,这种贸易转移效应必然影响到区域外国 家的贸易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较难进人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与享受优惠条件 的成员国竞争。此外,由于国际资本急于进人发达国家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享受其优惠待遇,也使发 展中国家急需的外资更加难以引进。
三、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经济实体,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超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高度发达的国际化企业组织形式,或者说国际化的经营组织 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国际化形式。
(一)跨国公司的三大基本要素
第一,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在多个国家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母公司通过股权或其他 方式对其他实体进行控制;
第二,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协调一致的共同策略;
第三,跨国公司内部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和信息,共同承担责任。
因此,并不是任何发生国外经济活动的企业,都可以称得上是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国际化经营。
(2)一业为主,多样化经营。
(3)一体化生产经营。
(4)全球经营战略。
(三)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1)以全球战略为导向。跨国公司一般都以本国(母国)为基地,把全世界作为企业活动的舞台, 组织国际化生产与经营。
(2)以分权和集权相结合为模式。跨国公司实行高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它从全球经营战略目标出发,在生产上往往采取“集中生产、分散组装”,在经营上则采取“集中指挥、分散 经营”的经营模式。
(3)以综合性优势为基础,跨国公司的经营结构和投资结构多样化,从生产到销售,从流通到金 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
(4)以控制为保障。跨国公司在资本占有或所有制形式上实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形式。
(5)以雄厚经济实力为条件。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的优越条件拥有强 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四)跨国公司的主要作用
(1)改进资本结构。能够增强东道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和收人。跨国公司
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同时出现在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
(2)促进技术进步。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控制西方工艺研制的80%和生产 技术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75%以上,也属于跨国公司直接进行或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国际技术 转让。
(3)改善经营管理。对于国际直接投资所在的东道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带来新的设施,增加资 本存量,扩大生产和就业。
真题回顾
(多选题)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B.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加速了先进技术的转移传播 D.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的功能
E.加深了南北矛盾
ABCDE【解析】从跨国公司全球影响来分析,ABCDE均是。
四、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国际经济竞争优势的研究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点课题。国际上对国际竞争 力研究的两大权威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它们每年各自 对外发布国际竞争力报告。WEF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IMD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两 个定义对国际经济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在全球 经济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
(一)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IMD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由八大要素构成。
(1)国内经济实力用以测度一国宏观层次上的经济实力基础;
(2)国际化——用以测度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程度;
(3)政府管理——用以测度政府政策对国际经济竞争力发展的有利程度;
(4)金融体系——用以测度股票市场及金融服务的绩效;
(5)基础设施——用以测度资源与基础设施体系对国内企业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
(6)企业管理——用以测度以有创新精神的、可盈利的及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企业的能力;
(7)科学与技术——用以测度一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成就、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8)国民素质——用以测度一国人力资源的质量。
(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政府管理创新。在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发现,许多经济强国的国民素质、基础设施、科技水 平、企业管理都属于世界一流的水平,但这些强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管理 体制、经济政策等存在较大的问题,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政府管理创新。
(2)基础设施。现代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成为 衡量一国或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生产要素之中,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核心 对外依存度很高,利用外资很多的我国来说,国际金融风险明显增加。加上国内金融机构制度不健 全、机制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导致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进一步加大系统性风险。
4.弱势群体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出现了各种弱势群体,包括尚未温饱或尚未稳定温饱的贫困农民,巳 经出让土地却无稳定工作的进城农民,已经下岗却未再就业的工人,低收入市民以及残疾人等。由于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他们有的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5.经济犯罪
并非任何经济犯罪都会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但是,当侵吞国有资产、偷税漏税、走私贩私、行贿受 贿、金融诈骗达到严重程度,特别当贪污腐化愈演愈烈时,势必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此以往,党的 执政地位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此,在对当前经济运行冷热状态进行监测预警的同时,也要对未来经济发展安全态势进行监测 预警,以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公务员报考条件 | 公务员报名入口 | 行测专题 | 申论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