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大军比往年来的要多,要想脱颖而出,除了毅力之外还要有复习技巧,让你毫不费力轻松考研,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跟您好好交流考研心得。
题型介绍
研究生英语考试中的翻译是从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中划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将其翻译成中文,分值10分。考纲上关于翻译部分的规定是:“能将一般难度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也就是说,翻译是一项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它不仅要求考生对词汇、语法、语篇以及文化知识等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从近年的考研翻译真题可以看出,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除此之外,长难句较多,这给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翻译增加了难度。
明确了考研英语翻译的特点之后,我们有针对性地来谈一下翻译技巧。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加上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不得超过0.5分。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刚看到这个句子时,很多考生可能马上会翻译成:“英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被过高估计。”但是,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个翻译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有歧义,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这时,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认识到这个句子应当是讲英语的重要性,必须翻译成:“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所以,翻译不能扭曲原意,这是考研翻译的基本标准。我们这里强调的“信”和“达”,实际上也是我国翻译界普遍认可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
翻译过程
很多学者对翻译过程都有过著名的表述,比如沃吉林的循序渐进翻译方法:①逐词对译;②整理成符合译语规范的句子;③删除多余及不搭配的成分;④增添译文所需的成分;⑤语言加工。奈达则把翻译分成三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由核心句生成译语表层句。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之类的。考试中,考生应该先略读全文,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并明确代词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内容。接着,进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体意思,分析完后开始翻译,使语句尽量通顺,并与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后是检查,看拼写有无错误,时态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数字、年份有无错误,以及有无自己的主观增减。
翻译技巧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所谓意译,是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由于题材基本上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所以我们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译就直译,既能直译又能意译的以直译为主,不能直译的采用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例: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2006年真题)
译文:在应付一个如此规模的挑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结,我们就会站起来;分裂,我们就会倒下去”。
(2)不宜直译就意译
例: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译文: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分析:原文表层信息——关于增税的谈论对选民来说是一面红旗(红旗对中文读者来说象征着革命)。
原文深层信息——a red flag是令人生气的事物,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民俗。斗牛场上,人们用红布来激怒牛。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例: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a single test.
译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某一科目的掌握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一次考试过分担心。
另外,我们不能忽视词语词组的翻译应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这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之所在。文章来源:《求学·考研》杂志
2.增译
作为翻译的一个普遍原则,译者不应该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减。不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实际翻译中,为了忠于原文,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有这样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考生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译文应是“天才(的)伟人”,这样才算忠于原文。又如2001年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译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简单的“I can't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万万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1998年真题出现的这个句子:“It's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又如这句:“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翻译成:“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会后退。”所以,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都采用“只加不减”原则。
考研英语大纲 | 考研英语词汇 |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 考研英语真题 | 考研英语作文 | 考研复试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