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2.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4.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 ( )5.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 )6.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视策略无关。 ( )7.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 )8.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 )9.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10.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 )11.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 )12.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课堂测验更具有随意性。 ( )13.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 )14.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6.实验法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 )17.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 )1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 )19.学习者若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影响。 ( )20.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一)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中两名学生因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项“坏学生”的帽子竟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3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并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1.以上案例说到的事实是( )。A.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逃学B.9岁的小男孩被评选为“坏学生”C.学校的一个班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坏学生”D.班主任虽然认为评选“坏学生”不对,但仍然执行学校的决定2.材料中班主任的错误之处在于( )。A.错误地运用了学生互评的作用B.违反了德育过程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C.不利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消除D.违背了德育过程中的尊重性原则3.材料中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深入了解学生,找出问题背后原因,有的放矢进行教育B.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任其自然,孩子长大了就好了D.用更加严厉的方法对待这个“坏学生”4.以上情景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学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要尊重学生B.中小学存在的这种不尊重学生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应引起我们重视C.学生是受教育者,不存在尊重学生的问题D.“坏学生”就是要让他逃离学校(二)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取。”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魏王问:“那你怎么办?”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1.案例反映了孙膑思维的( )。A.广阔性B.深刻性C.独立性D.灵活性2.问题解决策略有哪些?( )A.算法式B.启发式C.行动研究D.实际锻炼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A.头脑风暴法B.直觉思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逆推法训练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A.概念B.判断C.推理D.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