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试题及答案(4)

三、简答题
1.(1)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使师生朝着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2)正确处理课堂中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结构的完善;
(3)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
(1)知识; (2)领会;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3.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2)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4.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当所观察的学生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就在对应的项目前做出标记,如打“√”;
(2)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互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等级通常分为3级、5级或7级:
(3)轶事记录: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做 的一种简明的记录。
5.(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四、论述题
(1)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不太考虑孩子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对孩子强制较多,关爱和温暖较少。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有中等程度的自信和自控力,但有时怀疑、退缩,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放纵孩子的不成熟行为。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父母有威望但不独断,对孩子有严格要求又鼓励他们独立自主。这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已,喜欢笑,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制约人格发展的主要环境条件。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比较,学校教育影响具有特殊性。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学校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并显现出连续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影响因凭借学生集体的力量而更加有效。学生活动多半是集体活动。学校的各种教育要求,经常以集体规范告示形式。对学生个人的认识、态度、行为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的时间跨度长。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探索人际关系,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经验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上半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