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卷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卷”希望大家喜欢!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卷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服从

  D.强迫

  D.认同

  2.小明从不和小伙伴玩,上学也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与同学交往的表现,就鼓励表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小明与同学关系变得很融洽,这里老师用了()法。

  A.代币奖励

  B.示范

  D.行为塑造

  D.惩罚

  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部分

  B.中间部分

  D.不一定

  D.都一样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客观的意见

  B.是权威意见

  D.将有助于他

  D.是主观意见

  5.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D.学习状况

  D.心理状况

  6.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D.波斯纳

  D.罗森塔尔

  7.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D.好奇心

  D.独立性

  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至50年代

  D.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B0年代以后

  10.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

  A.3岁以前

  B.3岁左右

  D.5岁

  D.7岁

  1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2.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D.布鲁巴奇

  D.波斯纳

  1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4.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6.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纳

  C.加涅

  D.奥苏伯尔

  18.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隐性

  D.客观性

  2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整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2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2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8.()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年出版。

  A.1903

  B.1913

  C.1924

  D.1930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A.独立意识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5.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7.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8.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1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迁移

  1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1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1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17.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

  E.生活的压力

  1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

  E.配合学生经验

  1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A.案卷分析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观察

  D.情感评价

  E.自编测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人关注情境阶段。()

  2.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7.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8.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最好。()

  9.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10.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1.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12.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13.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1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间接指导。()

  1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16.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17.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1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0.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 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 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 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1.刨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抽象思维

  2.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A.举一反三

  B.随机应变

  C.自以为是

  D.落叶知秋

  3.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4.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1.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A.先快后慢,不均衡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性质

  C.系列位置效应

  D.学习程度

  3.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适当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4.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一、单选题

  1.A【解析】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C【解析】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为复杂的行为。

  3.A【解析】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效果好,中间部分由于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效果不好。

  4.C【解析】略。

  5.C【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6.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7.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

  8.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0.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Ii.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

  1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13.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14.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15.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迁移理论。

  16.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符号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17.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在此四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发生迁移。

  19.C【解析】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其他三项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20.B【解析】安德森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2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2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2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2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2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2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2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3.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4.ACE【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通过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

  5.ABDE【解析】教学设施属物质环境的内容。

  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而划分的。

  7.BCE【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ACE【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9.BCDE【解析】群体士气的高低与群体人数无关。

  10.ABCDE【解析】这些都是群体的功能。

  11.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2.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13.ACE【解析】略。

  14.ABC【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15.AB【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6.ABE【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17.ABCD二【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18.ACE【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19.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20.ACD【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判断题

  1.×【解析】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2.X【解析】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3.×【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7.√【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8.×【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9.×【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10.×【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1.×【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12.×【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13.×【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14.×【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予直接指导。

  15.×【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16.√【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17.×【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18.×【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0.×【解析】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除学习外,还有疾病、疲劳等其他原因。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AB【解析】C项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D项反映了个体思维的深刻性。

  3.CD【解析】A项错误,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B项错误,创造性强,智商应高于一般水平。

  4.ABD【解析】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多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

  1.A【解析】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不均衡。

  2.ABCDIMP]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识记的时间、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位置及学习程度。

  3.AB(D【解析】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适当过度学习和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4.ABCD【解析】学习策略的训练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有效的监控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下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报考费用

  2016下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报考流程

  

2016下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咨询电话

  2016年教师资格证报名网上支付问题详解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