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2.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3.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4.(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8.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5.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是通过以下哪一经典实验得出的?( )

  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

  B.饿猫“迷笼”实验

  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

  D.白鼠“迷箱”实验

  6.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7.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时,会把“银行”错认成“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刺激的分化

  B.刺激的泛化

  C.条件反射

  D.记忆术策略

  8.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属于( )。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努力程度,这属于( )。

  A.稳定的外在的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的归因

  C.稳定的可控归因

  D.不稳定的可控归因

  11.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下哪类成败的责任归因属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归因?(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身体状况

  D.外界环境

  1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3.“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4.在现代迁移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安德森

  1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16.有人记忆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语义联想法

  17.将“青蛙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法

  18.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辨析题

  19.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三、简答题

  21.简述知觉的特性。

  22.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说明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3.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24.简述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25.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待了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因为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小明就又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又可能要离开了。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

  问题: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26.一位初三学生在一次化学期中考试中考了59.5分,在自以为某题正确的情况下,找到了该科任老师要求加上该题应得的分数,老师细心地讲解了不能得分的原因,但当他看到该生失望和沮丧的表情时,还是毫不犹豫的给他加了0.5分,并告诉他:“这次借给你0.5分,下次考试的时候要还回来啊!”该学生高兴地答应了。

  期末考试中,这位学生的化学考了65分,当他找到该老师还当初借的分数时,老师笑着说:“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当初的那0.5分就不用还了。”

  之后,该学生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化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也敢主动地请教老师了,而老师对他的每一次请教都很耐心地回答(不管I"-3题的难易),并且还经常夸他化学有进步,有学化学的天赋。慢慢地,该生的化学成绩达到班上中上等同学的水平了,并且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利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中的初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和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注意的特征。

  [名师详解]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所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功能固着的概念。

  [名师详解]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3.[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定势的概念。

  [名师详解]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学习理论。

  [名师详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由奥苏伯尔提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由加涅提出,强调学习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代表思想是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理论。

  [名师详解]选项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是苛勒顿悟一完形说提出时所做的系列实验;选项B饿猫“迷笼”实验对应的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选项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是罗森塔尔为了验证实验者期待效应所做的系列实验之一;选项D白鼠“迷箱”实验是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时所做的实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

  [名师详解]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基本规律:效果律(行为后好的结果加强联结,否则削弱联结)、练习律(练习加强联结的力量,否则削弱)、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一种准备状态,实现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本题中,学生取得好成绩,得到表扬和奖励属于效果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刺激的泛化。

  [名师详解]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样的现象即刺激的泛化。条件反射是指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后,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无条件刺激制约的无条件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做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认做“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

  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强化。

  [名师详解]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名师详解]生理的需要指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指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免除恐惧感和焦虑感;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五种需要一级比一级高,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题干所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名师详解]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归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又是不稳定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名师详解]选项A运气好坏,不属于个体的自我状态,易变,个体自身又没办法左右,所以属于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归因;选项B能力高低,属于个体的自我部分,且一旦成年后稳定,也不是个体想变化就可以变化的,所以属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归因;选项C身体状况,属于个体的自我部分,容易有变化,不稳定,身体状态的好坏也不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属于内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选项D外界环境,不属于自我部分,容易发生变化,且个体自身不可以左右,所以属于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强化。

  [名师详解]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迁移的分类。

  [名师详解]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迁移理论。

  [名师详解]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说,贾德提出的是经验类化说,奥苏伯尔提出的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安德森的迁移理论中强调的是迁移前后的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

  15.[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迁移的分类。

  [名师详解]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6.[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记忆术。

  [名师详解]缩简就是将识记的材料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关键词法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语义联想法是通过联想,将新材料与头脑中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更多的意义。把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资产阶级呜呜地哭”属于谐音联想法,所以选B。

  17.[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记忆术。

  [名师详解]通过心理想象将“青蛙一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视觉想象法”,所以选D。

  18.[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习策略。

  [名师详解]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所以本题选B。

  二、辨析题

  19.正确[名师详解]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20.错误[名师详解]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系统的“解法搜寻”。

  三、简答题

  21.[参考答案]知觉的特性包括: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2.[参考答案]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23.[参考答案]迁移的作用包括: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4.[参考答案]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有创造力。两者的区别表现在: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力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如常规性的问题使用现成的方法就能解决。

  四、材料分析题

  25.[参考答案]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马斯洛说,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是自我实现。小明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于经常变换环境,家长工作忙和疏于照顾,新环境中情感建立需要时间等,都使小明感觉与周围环境日渐疏离,而情感上的变化造成学业上的困难,内心也产生一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

  (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类所占比例由大变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最后,五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影响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小明是因为没有得到归属和爱的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导致成绩的下降。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来,虽然由于父母工作需要环境时常发生变化,但小明可以学习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对这种生活的适应感。每到一个新环境中,结交新的朋友,开始新的生活,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学习上无论学习环境如何变化,必须稳打稳扎,快速融入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并且要有信心打开心扉,接纳更多的新朋友,相信知识是能够改变命运的。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是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的。

  26.[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指示学习方向的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该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肯定和表扬,有效地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从单纯地为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努力学习转化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即从外部动机转化为了内部动机,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成绩。

  该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4)注意个别差异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