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

  (1) 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 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

  (3)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比一比,两句话有何不同,从“弯下腰来”“习惯地”你体会到什么?

  (4)小组合作练读第1——5段。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 指名练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齐读

  (3) 读7——14自然段,想想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①再读,讨论,归纳: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②读第三遍,读出相应语气。

  ③分角色朗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小孩子和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很高兴?

  出示: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导朗读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7)指导朗读

  3、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4)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5) 小结:竺爷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6) 再读体会。

  四、发展性诊断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学习生字。

  《第一朵杏花》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2021

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班会教案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2021

母亲节班会教案六年级

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英语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详案

数学教案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2020

四年级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模板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第一朵杏花》教案(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

  (1) 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 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

  (3)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比一比,两句话有何不同,从“弯下腰来”“习惯地”你体会到什么?

  (4)小组合作练读第1——5段。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 指名练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齐读

  (3) 读7——14自然段,想想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①再读,讨论,归纳: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②读第三遍,读出相应语气。

  ③分角色朗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小孩子和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很高兴?

  出示: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导朗读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7)指导朗读

  3、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4)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5) 小结:竺爷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6) 再读体会。

  四、发展性诊断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学习生字。

  《第一朵杏花》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