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2017复习笔记:温里药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各位考生朋友们做好复习计划,好好备考,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2017复习笔记:温里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章 温里药

  一、含义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主归脾胃经,兼归肝、肾、心、肺等经。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温里散寒的功效,主治里寒证,尤宜于里寒实证。因其主 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 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喘咳、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 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 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四、配伍应用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伍理气活血药用;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用;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用;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用。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属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 子 (药材)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1)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之亡阳证。常与干姜、甘草等同用,如四逆汤。

  (2)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常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有补火助阳作用,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选用。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茱萸、干地黄等同用,如肾气丸。

  (2)治寒邪内侵,脾阳被困,而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3)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水肿者。常与茯苓、白术、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

  (4)治心阳衰弱,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常与人参、桂枝、甘草等药同用。

  (5)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之阴黄证。常与茵陈蒿、干姜、白术等药同用,如茵陈四逆汤。(6)治阳虚感寒。常与麻黄、细辛等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3.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

  本品秉性纯阳,散寒力大,温散走窜,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常用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尤善治寒痹剧痛者,可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本品有毒,尤其表现心脏毒性,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肉 桂 (基源 药材)

  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证。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尿频等。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2)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汗出、心悸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2.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寒凝血滞的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胸痹,寒疝腹痛,痛经,闭经,阴疽。

  本 品又善温脾胃、散寒邪,为治脾胃虚寒证及脾肾阳虚证之常用药。并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助阳补虚作用。且散血分阴寒而温通经脉功胜,可治寒凝血滞诸痛,尤 擅治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及胸痹心痛。此外,取其甘热助阳补虚,辛热散寒通脉,常用治阴疽,或气血虚寒所致痈肿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及气血虚衰证。

  (1)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可单用本品研末吞服,或与附子、干姜、高良姜等同用。

  (2)治脾肾阳虚之腹痛呕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3)治寒湿痹痛。尤以治寒痹腰痛为常用。常与独活、杜仲、桑寄生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4)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所致胸痹心痛。常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如桂附丸。

  (5)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等同用。

  (6)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痛经、闭经。常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7)治阳虚寒凝湿滞所致阴疽。常与熟地黄、鹿角胶、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之证,在补益气血方中少量配以本品,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之功,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应用肉桂,即是此义。

  用法:入汤剂应后下。

  使用注意:畏赤石脂。

  附子与肉桂功用对比

  附子与肉桂均性味辛热,具有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及寒湿痹痛。然附子大热,功擅回阳救逆,为治亡阳证之 主药。而肉桂作用较附子缓和,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并善温经通脉,治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 腹痛等证;且能助阳补虚、散寒通脉,以治阴疽。

  肉桂与桂枝功用对比

  肉桂与桂枝均性味辛甘温,具有温经通 脉、散寒止痛作用,治寒凝血滞之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痛经、经闭、胸痹心痛等证。然肉桂温热性较强,主祛里寒,善补火助阳,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 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等证;又可助阳补虚,用治阴疽。而桂枝善祛散外寒,助卫实表而长于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 虚皆宜;又可通阳化气,常用治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之心动悸,脉结代等证。

  干 姜 (基源 药材)

  1.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

  本品辛热,入脾、胃、心、肺经。善能温中散寒,又能助脾胃之阳气,为温中散寒之要药,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

  (1)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与党参、甘草、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治脾胃实寒之腹痛吐泻。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附子、高良姜等同用。

  2.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

  本品有通心助阳,回阳通脉的作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证,症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喘咳。

  本品有较强的温肺化饮之功。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分享

热门关注